機構簡介
社團法人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Chinese Christian Relief Association)於1998年10月成立。由孫越發起,並擔任第一屆理事長。
成立宗旨與信念
連結全台群眾與基督教會力量,進行社會救助與活動。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聖經羅馬書12:15)
服務網路
與全台1500多個教會合作建構「1919服務中心」 ,服務社區內需要的家庭。1919就是「要救要救」的意思。
服務內容
・1919重大災難救助
・1919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計畫
・1919陪讀計畫
・1919食物銀行
・1919旺得福(長者健康促進)
組織團隊
・歷任理事長創會理事長:孫越
1998~2002年 理事長:孫越
2003~2006年 理事長:鄭家常
2007~2014年 理事長:洪善群
2015~2016年 理事長:林長贈
2017~2024年 理事長:謝光哲
・現任團隊
理事長:夏忠堅
常務理事:謝光哲、吳英賓
理事:林慶忠、黃寬裕、呂思瑜、王大偉、張員榮、柳子駿
常務監事:葉嶺楠
監事:陳光宇、廖澤一
秘書長:鄭夙珺
組織架構
發展歷程
1998-2002
救助協會成立隔年即發生921大地震,3個月內,員工從個位數迅速擴展至80餘人。至2002年921三年重建期間,共投入3.3萬人次的志工、2.1億多元經費,執行178個項目。服務內容包括興建貨櫃屋、發放急難救助金、心靈輔導、以工代賑、兒童課後陪讀、家庭親子教育等。從3年災區服務經驗得知,建立一個常態性的社區自助支持性網絡,在災難或家庭急難發生的第一時間內,有效地產生因應與服務機制,實為服務之急。
2002~
救助協會開始連結全台教會,成立1919服務中心,共同架構「1919社服與救助網絡」(「1919」是「要救要救」的諧音)。到2024年11月,已在全台324個鄉鎮和當地教會合作,建立了1,589間1919服務中心,完成超過13,000多名1919服務志工的訓練。透過各服務中心在社區進行「1919急難家庭救助」、「1919陪讀計畫」、「1919旺得福」與「1919食物銀行」的服務。當社區中有重大災難發生時,即動員受過訓的1919志工進行災難救助。
近年得獎紀錄
2024新北巿最佳領航奉獻獎
基督教救助協會以「1919」要救要救為服務理念,在兒童課後陪讀、食物銀行及急難救助領域深耕多年,照顧新北巿淡水、八里、永和、深坑木脆弱兒少與弱勢家庭,獲頒新北巿政府「2024最佳領航奉獻獎」表揚。
2024天下永續公民獎
基督教救助協會以「1919食物銀行」相關計畫首次參與評選,獲得「2024天下永續公民獎」非營利事業組第五名。
2023-2024新北巿領航金獎
基督教救助協會連續二年獲頒素有「公益界奧斯卡」美譽的「新北市人團領航金獎」的肯定。
2024資誠永續影響力獎
基督教救助協會以「1919食物銀行」相關計畫首次參與評選,獲頒「2024資誠永續影響力獎」社會組-社會共榮獎。
2020桃園市非營利組織公益傑出貢獻獎
基督教救助協會獲頒「2020桃園市非營利組織公益傑出貢獻獎」特優獎。
攜手政府,守護台灣!
基督教救助協會除了與全台教會合作,建構1919服務網絡,深入社區進行弱勢家庭服務。多年來也透過與政府單位的緊密合作,致力於救災、防災、關懷弱勢,幫助無數家庭渡過艱難時刻。
災害救援與善後重建
88年:921地震急難救助及災後重建(內政部)
92年:捐輸出力防治SARS(台南市政府)
93年:協助艾利颱風災害搶救及善後復原(新竹市政府)
98年:協助莫拉克颱風水災救災重建(屏東縣林邊鄉)
98年:協助八八水災救災重建(台南縣政府)
99年:協助10月21日水災救災工作(宜蘭縣政府)
100年:捐贈飲用水材料給大武部落重建家園(大武村)
104年:協助2月4日復興航空空難救災及善後事宜(台北市政府)
105年:協助2月6日震災,發放物資、救助金、祈福會(台南市政府、新化區公所)
107年:協助2月6日花蓮地震救援(花蓮縣政府)
107年:協助普悠瑪1021事故救援(宜蘭縣政府)
107年:協助關懷普悠瑪事故受難者及家屬(鐵路管理局)
107年:捐贈特種搜救隊防寒、防風帳篷,捐贈教育處防震頭套一批(花蓮縣政府)
113年:協助4月3日花蓮震災(花蓮縣政府)
防災與應變演習
108年:協助消防救災演練、民安5號暨萬安42號演習(花蓮縣政府)
109年:協助核安第26號演習(新北市政府)
109年:協助民安6號演習(南投縣政府)
111年:協助國家防災日大規模震災救災動員演練(花蓮縣政府)
111年:協助國家防災日避難收容處所開設演練示範觀摩活動(桃園區公所、中壢區公所、平鎮區公所)
112年:協助核安第29號演習(核能安全委員會)
112年:協助防災教育日系列活動(彰化縣政府)
113年:協助台中市土石流暨大規模崩塌災害防救演習(台中市政府)
113年:協助民安10號演習(桃園市政府)
103年~113年:協助萬安及民安系列演習(新竹縣政府)
關懷弱勢與公益推動
93年:台北縣志願服務隊評鑑成績優異(台北縣政府)
98年~109年:協助獨居長者照顧工作(北市社會局)
106年~109年:協助「溫馨年菜愛心快遞」活動(北市社會局)
110年:協助共同抗疫,捐贈食品予第一線防疫及醫護人員(花蓮縣政府)
110年:捐贈消防局特種搜救大隊裝備器材一批(花蓮縣政府)
111年:捐贈救助套餐一批與花蓮實物銀行(花蓮縣政府)
112年:協助台中市低收入戶微型保險(中市社會局)
防疫與醫療支援
92年:捐輸出力防治SARS(台南市政府)
110年:協助共同抗疫,捐贈食品予第一線防疫及醫護人員(花蓮縣政府)
額外捐贈與地方重建
SDGs永續發展
終結貧窮
協會將持續透過分布在全台的1919服務中心及1919志工,提供急難家庭救助金、食物包、兒童課後陪讀、旺得福俱樂部等資源,並透過在地1919志工的探訪,予以物質與心靈的全人關懷,進而達到幫助弱勢家庭脫貧的目標。零飢餓
協會1919食物銀行的目的,在透過生活物資的提供,讓經濟弱勢家庭得免受飢餓威脅、獨居長者在終老階段得以安養,甚或因短期陷入急難的家庭,能不為下一餐憂慮。自2018年起,又推出「1919陪讀班營養晚餐計畫」,透過食材/冷凍調理包的提供,讓弱勢兒童能有足夠營養,得以健康成長。
負責任的生產消費循環
1919食物銀行透過3R的方式,成為一資源媒合的平台,不單解決生產端與消費端食物浪費的問題,也能將預期被浪費的相關資源,投注在社會救助的範疇中,其方式包含:
.再分配(Redistribute):親送食物包、建立實體食物銀行、推出惜食專案
.再加值(Recreate):中央廚房(製作冷凍調理包)
.再利用(Recycle):黑水虻(廚餘廢棄物處理)
同時也透過食育、食農等教育,從教育方面著手,進而推廣正確的飲食與消費習慣。
海洋生態
1919食物銀行台中園區募集相關食材,產製成冷凍調理包,將其投注在社會救助範疇中。但在處理、生產過程當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相關廢棄物,因此1919食物銀行特別與愛佳培社會企業合作,運用黑水虻(Black Soldier Fly)來處理相關廢棄物,進而發展出具黑水虻特性的循環經濟模式。盼望除了解決並降低相關處理成本外,透過長期黑水虻的養殖,也可將原本多以海洋雜魚為養殖飼料蛋白質補充之商業模式,能轉以黑水虻取代,進而減少魚類的過度捕撈,使海洋生態永續發展;或有助於解決台灣熟廚餘之處理--避免非洲豬瘟所帶來之影響。
機構識別
機構標誌
.CCRA是機構的英文簡稱,是Chinese Christian Relief Association的縮寫。
.標誌中間的鴿子,是取自聖經挪亞方舟的故事中,叼回橄欖葉的鴿子,它帶回了水已經退去的證據。這個標誌象徵著:「災難已過,重獲新生與希望」,成為災難中的救助者,正是救助協會成立的目的與使命。
「他又等了七天,再把鴿子從方舟放出去。到了晚上,鴿子回到他那裡,嘴裡叼著一個新擰下來的橄欖葉子,挪亞就知道地上的水退了。」(聖經創世記八:10-11)
1919要救要救
1919是「要救要救」的諧音,機構的服務中心及方案都冠以1919 ,是期許所有的工作都能實踐「 1919要救要救」的精神,助人於及時!
i99 (音:愛GoGo)
1919勸募活動現場最受歡迎的「i99」 (音:愛GoGo),是機構的吉祥物,負責向社會大眾傳遞愛與溫暖。
.名字:i99 (音:愛GoGo)
.品種:黃金獵犬
.生日:2012年9月9日
.志向:以「保護生命」為一生志向,最喜歡跟有愛心的大小朋友們一起做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