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我們
    機構簡介
    年度報告
    年度計畫
    服務據點
    聯絡我們
    人力招募
  • 我們的服務
    1919食物銀行
    1919陪讀計畫
    1919急難家庭
    1919重災救助
    1919旺得福計畫
  • 財務徵信
    捐款徵信
    財務報告
    捐款紀錄查詢
  • 即時消息
    最新消息
    救助月刊
    活動專區
  • 會員專區
  • English
參與捐款

尋找「傳奇」1919 救助夥伴

  • 編輯室
  • 夏忠堅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1 月, 武漢發現不明肺炎。1/22 已有550 人感染,17 人死亡。接著疫情快速蔓延至全國,以及鄰近日本、韓國。1/23,農曆除夕前一天,中國宣佈武漢封城,之後各大城市幾乎全數封城,甚至封省。

    2 月起,這個超級病毒蔓延至全球各地。2/12,世衛組織正式將此病毒定名為「COVID-19」( 新冠肺炎)。截至3/23 止,疫情已蔓延全球192 個國家地區,確診病例339,387 人、死亡14,701 人!

    為防止疫情蔓延,各國紛紛採取封國政策;美國紐約州宣佈除家庭以外禁止2 人以上集會,要求各大企業居家工作。州長甚至推測,全紐約州可能有80%的居民會受感染。疫情造成金融市場崩跌、經濟斷鏈、民生物資搶購。全球陷入極度恐慌中,宛如「第三次世界大戰」!

    災難片劇作家好似早就預覽到這一幕! 2007 年上映的末世災難片《我是傳奇》(I Am Legend),描述「K 病毒」傳染全球,造成全世界90% 人口死亡,另外9% 的人因病毒而變成狂暴、嗜血、體能強壯的「變種夜行怪物」;僅有1% 是倖存者,因具有抗體而不被感染。主角病毒學家奈佛是其中一,他獨自尋找這些倖存者,與他們攜手再造地球生機,而成為「傳奇」(Legend)。

    張愛玲是華文世界最傳奇的作家之一,她將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命名為《傳奇》,在書頁裡寫上:「在傳奇裡尋找普通人,在普通人裡尋找傳奇」。所謂「傳奇」,就是世上少有,甚至不配有的人。他們具有與眾不同的生命特質:

    在絕望中帶給人盼望;在憂傷中帶給人喜樂;
    在痛苦中帶給人安慰;在幽暗中帶給人光亮;
    在迷惘中帶給人方向;在孤獨中帶給人陪伴;
    在驚慌中展現冷靜;在懼怕中展現勇敢;
    在冷漠中展現憐愛;在攫取中展現分享;
    在缺乏中展現慷慨;在自利中展現無私。

    救助協會的創會宗旨「與哀哭的人同哭,與喜樂的人同樂」,就是這種生命特質的展現。我們願意成為「傳奇」,也積極在弱勢人群中幫助人成為「傳奇」。但最近因疫情所帶來的經濟退縮,造成我們在事工推動上遇到極大的衝擊。2019 年我們全年短絀高達2,507 萬元,而今年前2 個月短絀7,069,751 元。加上疫情的持續威脅,此刻是我們成立22 年來財務最嚴峻的時候,其中尤以行政人事費最為不足,特別需要您持續關心與捐助。

    邀請您加入「1919 救助夥伴」的行列( 每月固定認捐1000 元),讓前線作戰的勇士有強而有力的後勤支援。讓我們能在疫情肆虐中,幫助更多弱勢朋友去除絕望、痛苦、孤獨;跳脫驚慌、懼怕、缺乏,一起攜手成為「傳奇」!

    與哀哭的人同哭,與喜樂的人同樂

    參與捐款: https://is.gd/89QhMV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4月號
    本期目錄

    好家在 好佳哉

  • 張芷芸
  • 編輯室
    上一篇
    下一篇

    什麼是溫暖的家?
    豐衣足食?夫婦和樂,父慈子孝?
    有陽光灑落的庭院?優雅寬敞的客廳?
    可供孩子翻滾的木地板?

    對阿卿嬤而言,只要有門有窗,有牆有鎖,
    就是溫暖的家!
    而對秀琴而言,只要逢雨不漏,不用捕鼠,
    就心滿意足了。

    家,是再晚回去,都有人為你留盞燈;
    家,是生病的時候,有人為你煮碗粥。
    家,有大有小,能遮風避雨就好;
    家,有貧有富,能相互陪伴就好。

    請支持1919 食物銀行,
    讓更多阿卿嬤與秀琴,
    有遮風避雨的家;
    有相互陪伴的家。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is.gd/3N6J1l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4月號
    本期目錄

    好家在

  • 張芷芸
  • 張芷芸
    上一篇
    下一篇

    離桃園新屋市中心約10 分鐘車程,一條連網路都搜尋找不到的陋巷中,有間廢棄的樓房。4 年前,61 歲的阿卿嬤(化名)帶著兒子和小孫女找到了這間廢棄的2 層樓房。因為月租只要5千元,還有大院子可以種菜養雞,一家3 口便這樣住了下來。

    雖說是樓房,但天花板還是粗胚水泥,鐵門窗都被小偷搬光,只剩3 面牆。「住在這裡也是不得已!如果能選擇,誰想過這樣的生活。」住在家徒「三」壁的房子,阿卿嬤只能認命。

    沒門沒窗 宛如廢墟

    3 年前,經桃園安家食物銀行轉介,新屋1919服務中心開始關懷阿卿嬤一家,並持續送1919 食物包。志工邱金鳳說:「第一次來他們家時,看到竟然有人家裡沒門,很驚訝!家裡有小女孩,萬一壞人進來怎麼辦?」

    阿卿嬤苦笑著說:「剛來時真的像廢墟。我朋友還笑說我怎麼住沒門沒窗的地方?每次外面颳大風下大雨,裡面就颳小風下小雨,躲都沒地方躲。」因為門戶大開,曾有陌生人進來偷孫女的衣服,把阿卿嬤嚇壞了。

    或許是出生貧苦人家,造就了阿卿嬤堅忍勤勉的個性。「我從小沒媽,20 多歲時爸爸也過世了。從來就只能靠自己,我很能忍啦!先生很早就過世,我自己帶大3 個孩子。沒想到孩子交了壞朋友,房子也全沒了。大兒子自身難保,女兒毫無音訊,現在就只能跟小兒子和孫女相依為命了。」

    常被鼠咬 夜不安眠

    阿卿嬤原本要申請中低收入戶房租補助,但承辦人以這裡根本就是廢墟,不可能有人住而拒絕。走進浴室,老舊的水龍頭像綁粽子般,纏著層層紗布,讓人摸不著頭緒。「家裡沒有自來水,只能抽井水。每次下過雨後,水就特別黃濁。綁上布就可以過濾沙土,讓水清澈點。」阿卿嬤笑笑地說。

    因牆壁有許多破洞,常有小動物出沒,尤其是蛇、老鼠,所以房裡到處可見捕鼠籠,連床上也放。「晚上老鼠常跑出來咬我們。有時睡到一半,我會起來哭,覺得自己怎麼這麼可憐。」阿卿嬤無奈地說著。兩張重疊的凹陷舊彈簧床,是阿卿嬤和小孫女的床。但潮溼的地面不斷冒出寒氣,總讓人無法安眠。

    阿卿嬤34 歲的小兒子,幾年前當板模工受傷,太太又離家而去,身心大受打擊。後又因工作導致軟骨受損,雙手麻痺無法正常工作。一家就靠阿卿嬤做一年一聘的園藝工維生。「我每月約有24000元,但扣除孫女的幼稚園學費、房租、勞健保、銀行債款,加上看病等,根本入不敷出。」

    不想媽媽 阿嬤是媽

    6 歲的小孫女,2 歲時爸媽離婚,便不曾再見過媽媽。阿卿嬤不捨地說:「小孫女以前還會說想媽媽,後來就對我說:『阿嬤,妳就是我媽媽,我不想媽媽了。』」小孫女是一個貼心的小天使,知道阿嬤辛苦,常常會幫她搥背。愛畫畫的她,只要拿著紙筆就能畫上半天。「這是我和爸爸去海邊撿的哦!」小孫女指著貼滿貝殼的一塊塑膠板說。天真的笑容,呼應著她手上畫板上的父女圖。

    小孫女貼心懂事,但有時夜深人靜,看著熟睡的她,阿卿嬤也難免感嘆,「我年紀大了,膝蓋漸漸使不上力了,不知還能撐多久。兒子狀況不好,孫女還小,真不知未來怎麼辦?」

    煥然一新 應有盡有

    為了改善阿卿嬤家的生活環境,也為了小孫女的安全,去年底,1919 食物銀行與新屋1919 服務中心決定幫他們修繕。工程規劃師林文全說,修過那麼多房子,從沒看過狀況那麼差的。最後不但幫他們補做了一面牆,訂製了門窗,整個潮濕斑駁的牆面也重新粉刷,又增設了抽油煙機、熱水器,裡裡外外徹底打掃了一番。

    去年12 月22 日,1919 愛走動環台車隊在桃園新屋停留休息時,隊長周昭敏、隊員陳美真,和救助協會秘書長夏忠堅,特別前去探訪阿卿嬤,為她禱告祝福。過年前,趕工修繕完成後,在1919 食物銀行的努力下,又幫忙募得二手床櫃、電視、沙發、衣櫃,和各式家具用品。讓阿卿嬤的家煥然一新,就像個「新屋」!

    「足『好家在』ㄟ,現在,我們能看電視、洗熱水澡,不怕颳風下雨、老鼠咬, 有一個像樣的家了。謝謝你們,實在太幸福了!」阿卿嬤激動地說。原來幸福很簡單,有一個能遮風避雨的地方,家人相聚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觀看「好家在」紀錄片https://is.gd/OIJ98m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4月號
    本期目錄

    陋室逢春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住在屏東里港的秀琴( 化名),今年40 歲。單親媽媽的她,帶著3 個年幼的孩子住在一棟小矮房中。旁邊緊鄰的是一棟兩層樓的透天厝,看起來比她的小矮房要舒適許多。秀琴說:「這原是大伯父的房子,但他抵押貸款拿去投資,後來虧損,房子也拿不回來了。」

    媽媽換鎖 不讓進門

    秀琴8 年前生下雙胞胎女兒後,男友就不告而別了,她只能帶著女兒與父母同住。為了給孩子較好的生活,她選擇到時薪較高,也比較彈性的加油站上班。4 年前,她二度懷孕,但新男友同樣不負責任。秀琴媽媽氣壞了,把她趕出家門。提起這段往事,秀琴紅了眼眶:「當時爸爸已過世,媽媽換了門鎖,不讓我進門。」

    帶著兩個女兒,秀琴心想:「我能去哪裡呢?」突然,腦海裡浮現小時候爸爸蓋的一棟小矮房。原來秀琴的爸媽,和阿公、阿嬤,還有大伯同住。但後來接連生了秀琴3 姊妹後,因空間不夠,爸爸便在旁邊加蓋了這間小屋。這屋空間雖小,但客廳、廚衛、臥房都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叫了一台三噸半的小卡車,搬上簡單的家當,挺著8 個月肚子的秀琴,帶了2 個女兒搬了進去。「除了洗衣機、冰箱,請朋友搬忙外,其他都是我一個人搞定。」住不用錢,又快生產,當時秀琴只能靠每個月3800 元的單親補助過活。

    「兒子小鑫( 化名) 出生後,我也是自己坐月子。里港有很多養雞戶,市場雞肉很便宜。我就請朋友幫我買了200 支雞翅回來,自己煮麻油雞補身體。」當時女兒還在讀幼稚園,秀琴一邊坐月子,一邊還要背小鑫到市場買菜,然後再趕回家來為女兒煮晚餐。「沒人幫忙,碗盤也要自己洗。可能月子還沒結束就碰冷水,現在常腰酸背痛。」秀琴說。

    煮一鍋粥 全家吃飽

    朋友阿惠看她累成這樣,想起小姑在里港靈糧1919 服務中心(里港靈糧堂),便將她轉介給李淑娟師母。李淑娟來看秀琴的時,她正在泡成人奶粉給小鑫喝。「秀琴,妳怎麼拿大人的奶粉給他喝啊?」「沒辦法啊,嬰兒奶粉太貴了。」

    於是李淑娟替秀琴申請了1919 食物包,還特別加送多次嬰兒奶粉。「第一次看到師母拿食物包進來時,感覺好溫暖喔。只能說,感恩又感謝,謝謝1919 食物銀行。」

    食物包裡的每樣物品,都很實用。雙胞胎女兒最喜歡鮮奶麥片,熱水沖泡喝起來又香又濃。但對秀琴而言,還是白米最實在。「煮一大鍋粥,搭配罐頭,孩子們就能吃飽,很方便。」有一次小朋友得腸胃炎,也是用食物包的米煮白稀飯給孩子吃,結果很快就恢復了。

    小鑫出生後,秀琴通過了低收入戶的資格,現在每個月有8 千元的補助。住處不用錢,讓她省下不少花費。去年,雙胞胎上了小學,小鑫也讀幼稚園後,秀琴在時間的運用上更為彈性。於是上網找了居家清潔的工作,目前一個月約有2 萬元。

    李淑娟說:「秀琴很堅強,雖然環境不好,但她還是盡力把孩子照顧好。兩姊妹來教會時,不僅不會搗亂,還會幫我打掃,教得真好!」秀琴說:「師母不只是拿食物包給我,也常常關心我,1919服務中心的人真的很不一樣。」

    逢雨必漏 存錢修繕

    秀琴住的房子屋齡有30 年以上,房子老舊,常有許多不速之客拜訪:蟑螂、老鼠,甚至是蛇。「主要從房子兩邊,還有對面香蕉園跑來的。」為了孩子,她也成了捕鼠大師,用捕鼠籠抓了不少老鼠。「抓到了必須狠心『處決』,不然放生後又會跑來搗亂。」秀琴無奈地說。

    受到幾次地震影響,小屋牆壁裂了好幾道孔洞,現在每逢雨天就漏水。為了提供孩子較好的居住品質,房子勢必要翻修。「我估計至少也要花20 萬才行,我現在已經存7 萬了,或許再等個2 年吧。」她抱著小鑫笑了。

    這一刻,在秀琴秋水般的雙眸中,我們彷彿看到了新房的模樣:一間沒有老鼠、雨天也不漏水,能讓一家四口安身立命的溫馨小屋。

    後記:透過淑娟師母的引薦,有義工團願意替秀琴將老房子整間打掉,重蓋新房,而且全部免費,預計5 月開工。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is.gd/3N6J1l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4月號
    本期目錄

    我不哭 怕她也哭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台中中興大學附近,有許多鐵皮屋。42 歲的阿娥( 化名) 與姊姊都在這裡租屋,姊妹倆都是單親媽媽,各有3 個孩子。

    「從小爸媽感情不好,媽媽帶著姊姊、弟弟和我,從雲林搬到台中,獨自把我們養大。她辛苦了一輩子,晚年有心臟病,得洗腎,去年2 月得肝癌過世。小時候有好吃的,媽媽一定會先給我們吃。端午節時,看到桌上的粽子,想與媽媽分享,才想起她已不在了…」說著說著,阿娥流下淚來。

    每分錢都精打細算

    阿娥分別於13 年前與6 年前,結束兩段婚姻。長女和長子是與第一任丈夫生的,小兒子則是與第二任所生。小兒子才12 歲,正是要花錢的時候。阿娥在便當店工作,薪水扣除房租水電等費用,幾乎全花在小兒子身上。收入少,阿娥每分錢都精打細算。「除了洗澡,我們幾乎沒用什麼水。夏天鐵皮屋熱得要死,晚上冷氣吹兩個小時,就得關掉。」

    21 歲的長女玲玲( 化名),在咖啡店打工,貼補家用。「即使如此,還是沒辦法存什麼錢。」阿娥說。無不良嗜好,平時又愛爬山,阿娥身體很好。她手腳快,舉凡搬貨、洗切菜、炒菜、裝便當、騎車外送,全都包,能連續工作10 幾個小時。

    但3 年前,阿娥騎車被撞,腰部、左膝、左踝都受了傷,腳踝還上了石膏,得休養半年。「我聽到要半年,頭都昏了。」為了盡快回去工作,2 個月不到,阿娥要求醫生提早拆石膏,但被院方拒絕。於是她找了間私人診所,簽下切結書後,才終於把石膏拆掉。

    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腰部沒好,阿娥站久了會痛,而膝蓋與腳踝的傷,也讓她蹲下後無法立刻站立,上下樓梯也得一階階慢慢走,工作大打折扣。「現在我只能炒菜,但最多站4 個小時就得休息了。」只要氣候變化,阿娥的腳踝就會隱隱作痛。維持一個姿勢久了,膝蓋與腳踝還會腫起來。

    還好在里長幫助下,阿娥被介紹到建德1919服務中心(台中建德浸信會)。徐國豪牧師立刻替她申請1919 食物包,至今已3 年。「我每天都開伙,看到食物包的米與油,真的好開心,因為不用擔心會餓肚子了。」省下的費用,阿娥也都花在孩子身上。「小兒子很好動,襪子、鞋子和衣服,很快就穿髒、穿破,省下來的錢剛好能幫他買新的。」

    連續兩年禍不單行

    沒想到,阿娥車禍才剛滿1 年,女兒玲玲竟也跟著出車禍。「我看著她騎車出去,轉頭沒多久就接到電話,她在路口被車撞了。」接到噩耗,她赤著雙腳,哭著往馬路奔去。「看到她,我就不哭了,怕她也哭。如果我們在路上抱頭大哭,那怎麼辦?」

    玲玲傷了脊椎,手腳關節多處擦傷,光機車維修就要3 萬。肇事方態度惡劣,強調自己有前科不怕被告,只願付1 萬元了事。阿娥只好到處找親戚借錢。

    還好徐牧師立刻替她申請了2 萬2 千元的1919急難金,支付藥膏、生理食鹽水、醫療紗布與人工皮等耗材費。「幸好有這筆錢,玲玲傷口如果沒處理好,出水腐爛,到時該怎麼辦?」

    遺傳媽媽的堅強,沒多久玲玲就回咖啡店工作了。「那陣子常看她蒼白著臉回來,我勸她請幾天假,玲玲就是不肯,怕假請了,工作也沒了。」怕媽媽擔心,玲玲表面說沒事,到了晚上就常偷拿熱水袋敷腰,或貼膏藥止痛。女兒不說,但阿娥全看在眼裡。「一說我們又會抱在一起哭了。」阿娥說。

    同病相憐帶傷工作

    母女同病相憐,都帶傷工作。為縮減開支,阿娥三餐都在店裡解決,也打包便當回家,加上有食物包,很快3 個月內就把欠款還清了。

    去年母親過世後,雲林的父親得口腔癌,阿娥便把他接來台中治療,與姊姊同住。「姊姊有高血壓,無法24 小時照顧爸爸。如果交給我照顧,我白天無法工作,自己全家吃飯又成問題了。」

    為了照顧爸爸與全家生計,阿娥說,等身體好點後,她準備到熱炒店上夜班。「雖然累一點,但為了全家人,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後記:今年過年期間,阿娥的父親過世了。因父親有債務,阿娥正在辦理拋棄繼承中。

    捐款支持1919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
    https://is.gd/GgsiK5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4月號
    本期目錄

    改變 從拔河開始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台東壢坵部落位於金崙溫泉上方,居民以排灣族為主。雖然部落的國小28 年前就已廢校,但在鄉公所與村民的努力下,跑道、籃球場至今仍維護得很好,甚至連操場旁的百步蛇圖騰,也依然鮮豔亮眼,是遊客到部落的必拍景點。

    杜義輝牧師是壢坵魯拉克斯1919 服務中心(浸信會壢坵教會)的主任,8 年前自台東市回到部落。理著小平頭的他,濃眉大眼,體型壯碩,常開著農用車,在部落山林間穿梭。原來他有牧師、農夫、獵人等身分,這幾年還整合部落,對外推體驗活動,向遊客導覽壢坵的生活與文化。「最近我們開始推廣攀樹,部落裡的大人小孩一律參加。」杜牧師得意地說。

    沒錢養兒 有錢喝酒

    但他剛回來時,部落氣氛卻很低迷,大家的關係很差。他嘆氣道:「表哥離婚後,表嫂又嫁給表弟,表兄弟見面沒有打架就不錯了,怎麼會好?」此外許多家長酗酒,家庭功能失衡,孩子們放學後就到處趴趴走,功課當然不好。「一開始,很多人在我面前哭窮,說沒錢養小孩。問題是,他們都有錢喝酒,而且天天醉。」他說。

    面對不負責任的家長,杜牧師的態度從客氣溫和,漸漸變成犀利直接。後來使個眼神,酗酒家長便嚇個半死。「要為孩子們打造庇護所,就得先恢復跟家長的關係。因此我創立了成人拔河隊,希望透過練習與比賽,能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等大家培養出革命情感後,心中的圍籬自然就會漸漸卸下。」就這樣,練習時間多了,喝酒時間少了,部落酗酒的狀況也慢慢改善了。

    「足足花了2 年的時間,親戚見面才開始打招呼。現在彼此有困難時,都會互相幫助。」杜牧師說。

    陪伴肯定 用愛讚美

    部落氣氛改變後,6 年前他開始與救助協會合作,設立1919 陪讀班,目前陪伴國小15 人,國中6 人,多半來自單親與隔代教養家庭。

    小嫚( 化名) 目前小五,小一時來陪讀班。她爸媽在加入拔河隊前,就是整天在喝酒,根本沒空陪她。

    小嫚功課寫得快,但寫完就發呆,不跟同學互動,內向安靜。為了陪伴她,杜牧師夫婦常把她帶在身邊。「因為牧會工作須東奔西跑,我們都會帶著她。」杜牧師還利用主日崇拜的時間,鼓勵她上台朗讀聖經。「即使讀得稀稀落落,甚至因為害怕,邊讀邊掉淚,我們還是持續讓她做,讚美她。寫完功課,孩子們去打球時,我也會鼓勵她上場。」

    「她的父母現在是拔河隊主力,也是服務中心的核心同工和體驗活動的攀樹老師。」爸媽改變後,小嫚也跟著改變。現在她越來越有自信,除了課業優異,球技也好。更重要的是,跟同學相處得很好,還會主動教學弟妹寫功課,現在可是個渾身散發愛的活潑孩子呢。」杜牧師說。

    圖解數學 等待成長

    同樣小五的庫伊( 化名),也是自小一就來陪讀班,但他爸爸至今仍在酗酒。小庫伊學習遲緩沒自信,連名字都寫不好,在班上常被欺負。為了教他數學,杜牧師必須發揮創意-用畫的。

    「200 減100 是多少?」杜牧師拿起紙, 畫了2 個圈圈。「2 個圈圈就是200,1 個圈圈是100。」杜義輝又畫了一個小圈圈:「200 扣掉100,就是2 個圈圈減掉一個圈圈,這樣還剩1 個圈圈,懂嗎?」「庫伊,所以答案是…?」庫伊一臉狐疑,盯著牧師看。

    杜牧師用筆尖指向新的小圈圈,暗示他。「喔,是100 !」庫伊說,語畢,又朝著牧師看。杜義輝沉住氣:「庫伊,現在是不是要把答案給…」又用筆尖點了作業簿。「可以寫上去喔?」「可…以…」杜牧師耐著性子回答。

    終於,在杜牧師夫婦的長期陪伴下,庫伊愈來愈有自信,成績雖然仍在小一程度,但非常積極主動。「牧師,我寫完功課了!」「牧師,地拖完了!」「牧師,你算的答案跟師母不同耶…」現在隨時能聽到庫伊報告工作進度。

    部落的氣氛好了,孩子的庇護所也有了,還缺什麼呢?「我們缺師資。」杜牧師說。他曾邀請台東的大專生來做個別科目輔導,但大學生算了算說:「牧師,鐘點費扣掉油錢,等於做白工耶…」壢坵位置偏遠,有意願來此教學的人不多。

    「就算我加錢,還是沒人來。」杜牧師說。因此目前陪讀班只能做品格教育、督促孩子做功課。至於更深的課業輔導,可能得等有愛心老師長期入駐,或年輕人返鄉,才能解決了。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is.gd/Lz1qao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4月號
    本期目錄

    天天都想旺得福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武昌1919 服務中心( 浸信宣道會武昌教會)位於高雄苓雅區,3 年前成立「1919 旺得福俱樂部」。因位於市中心,能接觸的長者多,因此學員也多。目前一年3 期,每期2 班,合計共有80 名學員。學員中1/4 為男性,志工有25 名,包括許淑瑜幹事等3 名全職人員。

    但即使一年開6 個班次,仍供不應求,長者們紛紛要求加開場次。許淑瑜說:「我們很少對外宣傳,伯伯阿姨上完後覺得好,就幫我們口碑宣傳。但現在場地與人力皆已超載,不能再開了。」

    動滋動滋 阿公阿嬤動起來

    70 多歲的謝阿姨住靠海的梓官區,每次她都要搭早上7 點半的公車到左營,再換捷運前來。她是在姪女介紹下得知旺得福的,參加後獲益匪淺,因此早起、距離遠,對她都不是問題。

    這天,她牽著一個行動遲緩的阿公,慢慢地往大廳走去。「他是我哥哥,住附近,今年84 歲。他喔,最近身體不好,愛睡覺,我把他拉來旺得福,希望他精神能好一點。」

    「動滋、動滋、動滋…」,打開一樓大門,迎面一陣律動電音,讓人心跳加快,不自主地動了起來。許淑瑜說:「現在是暖身音樂, 才100bpm(bpm: 每分鐘心跳數),等等換成主要活動時,速度會提升到130bpm 喔。」原來配合音樂刻意訓練,能加強心肺功能。

    「去年我們與高科大體育辦公室接觸,學到了銀髮族體適能訓練法,就將這技巧引進旺得福。」許淑瑜表示。為加強長者肌耐力,活動中還會運用彈力帶與抗力球。「我們鼓勵他們至少有一半時間,能站著訓練,這樣肌肉才會更有力。」

    沒玩遊戲 好像少了什麼

    除了體適能,服務中心也讓長者玩打擊樂器,按著節奏敲擊木魚、響板,甚至音箱。「我們會盡量簡化,讓阿公阿嬤們能享受音樂,同時動腦動手,延緩退化。另外還有『阿嬤的古早味』與『士農工商甘苦談』等活動,讓學員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使關係更加緊密。」

    雖然活動琳瑯滿目,但長者們最愛的還是玩遊戲了。為了訓練肌力、平衡感與靈敏度,志工們會教他們射箭,或把繩梯擺在地上,然後在上面運球。「如果沒有玩到遊戲,阿公阿嬤們都會很失望,感覺好像少了什麼一樣。」

    很多學員是獨居老人,沒有說話對像,再加上不看日曆,慢慢日子久了,會有不曉得如今是民國幾年、幾月的現象。但來旺得福有許多同齡的人能聊天,生活也豐富起來,「所以長輩們都說,可不可以天天都有旺得福?」許淑瑜說。

    多謝 每次都要麻煩你們

    65 歲的阿英姊與先生同住,雖然不是獨居老人,但有帕金森氏症。「她剛來時氣色不好,看起來比同年齡的人老很多。」但來旺得福後,阿英姊的氣色變好了,現在不僅笑臉迎人,而且行動自如,步伐穩健。「若有人問來旺得福有甚麼好處,我們就會拿她當例子,阿英姊可算是我們的活招牌呢!」

    80 多歲的林媽媽曾被醫生判定失智,剛來時滿臉愁容,深怕以後連親人都認不得。「她會重複問同一個問題,對人有戒心,會刻意保持距離。」但自參加旺得福後,林媽媽退化的現象大幅改善,也慢慢卸下心防。

    「她現在身體很好,笑容滿面,渾身散發喜樂。也會主動抱我們,與人零距離!」林媽媽現在最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你們都很好,多謝你們耶,每次都要麻煩你們。」

    武昌志工雖多,但並非全受過旺得福訓練,很多人是後來才加入,因此只能邊做邊學。「許多同工進來後,發現旺得福跟想像中的不同。本身的強項或興趣,不一定會用得上。因此我們會花時間說明,讓大家更清楚旺得福的目標。」許淑瑜說。

    由於場地限制,武昌旺得福即使再受歡迎,也不得不限制人數,許淑瑜表示:「因為教會場地有限,而教會還有許多社區服務要進行,所以目前只能先開2 班。期盼未來能有更大或更多場地,這樣才能服務更多阿公阿嬤,完成他們『天天都有旺得福』的夢想!」

    捐款支持1919旺得福
    https://is.gd/IUSPIu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4月號
    本期目錄

    從年少輕狂到少年導師

  • 柯志賢
  • 李鴻影
    上一篇
    下一篇

    深夜了,突然傳來急促的敲門聲,柯爸爸急忙躲到後陽台,由才5 歲的志賢去應門。面對一臉無辜的稚嫩小孩,賭場討債的壯漢嘟嚷了幾聲,甩門而去!

    由於父親好賭,志賢小四時,媽媽決定與入獄的父親訴請離婚。志賢是長孫,深得阿嬤疼愛,因此二姑姑柯婌文(台南神召會牧師),便自寫狀紙,打官司爭取撫養權。後來法院判決,由婌文牧師擔任志賢的法定監護人。

    離開母親後,志賢開始寄人籬下的生活,而每個親戚都是爸爸的債主。雖然姑姑們都很照顧志賢,但難免有怨懟之氣。即便國中時爸爸回來了,但開遊覽車的爸爸,依舊很少回家,也不管他。於是志賢下課後,就跑去看人打籃球、窩圖書館,常常到10 點多才回家。

    牧師的奉獻也敢偷

    志賢從小就沒有朋友,為了結交朋友,他可以偷錢買東西請同學。食髓知味後,愈偷愈大膽,最後連婌文牧師要奉獻給上帝的8 千元也偷。

    婌文牧師很痛心,她不動聲色地要他先去禱告會,然後為他禱告:「上帝啊!這個孩子不能從這世界獲得滿足,求祢親自滿足他!」那一刻,上帝感動志賢,從此他不再偷了!

    這樣的成長經驗,讓他在後來輔導青少年時,嚴厲中總帶著憐憫,而不會輕易定罪孩子。因為他了解,他們內心都有一個空處需要被滿足。

    婌文牧師很了解這個感性柔弱的侄子,需要被嚴格雕塑,才能有正確的價值觀。但從小被母親寵溺的志賢,起初十分害怕這位二姑。「二姑的管教,讓我完全破碎,被重新打造,讓我這個夜市小孩,有了不一樣的眼光與人生!」志賢說。

    因為你是上帝的寶貝

    喜愛音樂的志賢,後來在三姑資助下,從國二開始學薩克斯風。後來又在教會學爵士鼓、吉他、鋼琴等,因此不管是領會、領唱,或音控,他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國三那年,由美國Fari 牧師所領導的「孩子街布偶小丑劇團」,到教會夏令營中表演。臨時需要一個人扮演小丑,志賢便接下小丑的角色。他的創意表演讓Fari 牧師非常讚賞,直誇他的表演渾然天成,不僅帶給人歡笑,也觸動人心。

    在Fari 牧師引導下,他看到觀眾會因為小丑失敗而大笑,但小丑卻仍不斷嘗試,直到成功。「台上的小丑自覺是天才,但台下的觀眾卻看他是傻子。這樣的體驗,讓我在關心弱勢家庭的孩子時,會教導他們不要怕失敗,不要在意別人怎麼看你,重要的是上帝如何看你,因為你是祂的寶貝!」

    只有你最能接納他們

    志賢很有美術天份,雖然先天色弱,但依舊考取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大學畢業後,為了償還40 餘萬的助學貸款,志賢除了在出版社的正職外,還接了美國的設計案,每天工作到半夜。雖然錢變多了,但身體也變差了,一度胖到81 公斤!

    直到婌文牧師來找他,「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鼓勵志賢辭掉工作,自己接案。這樣工作比較彈性,就能有多點時間來陪伴陪讀班的孩子。「因為只有你最了解這些孩子的需要,最能接納他們。你為上帝盡心,祂就必為你負責。」

    雖然親友都勸他別傻了,但志賢想到2010 年婌文牧師拿出一半薪水開辦1919 陪讀班,2013 年姑丈王耀宏牧師罹直腸癌末期,婌文憑信心一肩挑起牧會責任。於是,當時27 歲的他,毅然決然地辭職,接下只有8000 元月薪的陪讀老師工作,至今已有7 年。

    引領正路的微小聲音

    兩年後,志賢結婚了。許久未聯繫的媽媽,竟因一場夢境來找他,要幫他買房子。最後由媽媽與岳父共同出資,幫他和太太買了房子,而志賢一文未出。有了這間房子,志賢決定用來服事高風險家庭的孩子。在裝潢設計時,就特別為孩子留了一個住宿空間,讓他們週末可以來住。目前安置了由社會局轉介的阿偉與阿凱(皆化名),他們的單親父母都在服刑中。

    阿偉與阿凱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健全的家,沒有完整的愛,更不知如何表達內心的感受。但在志賢的深度陪伴中,他們看到學習的榜樣,生命也因而改變。「這不是一條容易的路,雖然他們還是常有狀況,但只要有一點點進步,我就有繼續走下去的勇氣。」志賢說。

    也是小丑,也經歷過被輕視、痛苦的成長歲月,當志賢看到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小丑》時,感受極深。「當我被霸凌時,也會像亞瑟一樣興起報復的念頭。但內心總會有另一個微小聲音,引導我走回正路,而這也是我希望傳遞給更多孩子的。」

    邀請您一起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is.gd/Lz1qao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4月號
    本期目錄

    愛購網 為愛而購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995igo愛購網」成立於去年4 月,是以慈善捐輸為主的團購網。每檔團購捐出一定比例淨利,給社會上具公信力的慈善團體。首席營運管家蔡榮隆表示:「真心多給,不願多拿,是經營理念;互助相愛、快樂行善,是核心精神;慈善捐輸的團購網,則是我們的使命與願景。」

    在愛購網之前,蔡榮隆曾創立社會企業「台灣好漁」。「我們秉持友善環境的方式養魚,魚肉保證無藥殘,配合的養殖業者能有合理利潤,消費者也能用較低的價格買魚。因此,台灣好漁在2015年得到新加坡的『星展社會企業獎助金計畫』補助,是當年台灣唯二獲獎的企業之一。」

    愛心團購 真心捐助

    知道「台灣好漁」是上帝喜悅的善工,蔡榮隆在企業穩定獲利前,就開始捐贈自家產品。2017 年與2018 年1919 幸福巴士的伴手禮中,就有他們的魚、蝦餃。而1919 食物銀行策略長盧克文,也是現任愛購網的「首席慈善管家」。

    盧克文曾任宏達慈善基金會董事、環宇廣播電台「WeLove 來會克」節目企劃與主持人。人脈極廣的他,常連結資源幫助需要的人。「克文跟我一見如故,我們都想為這塊土地盡點力,幫助更多人。我懂經營,他有資源,我們一群人討論了近一年後,大家決定結合資源,發揮1+1 大於10 的效益,於是成立愛購網。盼望藉著團購,與教會、協會和機構連結,產生合一的商業動能,以團購的方式來幫助人。」

    目前愛購網的三大理念為:「精挑細選」、「愛心團購」與「利己益人」。「我們團隊有曾擔任有機店店長的,也有味覺媲美米其林『神秘客』等級的美食達人。大家先試吃,選出好吃、營養、安全、CP 值高的魚、雞、豬、牛等『大識貨』,再舉辦團購。讓消費者能買到便宜好物,在地小農能提高獲利,又能捐出部分淨利,給有需要的人。」蔡榮隆說。

    積蓄能量 繼續堅持

    愛購網於去年9 月推出第1 次團購,幫助對象是推廣青少年反毒不遺餘力的「得勝者教育協會」。「這次有10 筆訂單,約8 萬元的收入。我跟克文都哈哈大笑,想說至少沒有吃到鴨蛋,很好。」10 月份愛購網再接再勵,推出第2 次團購,要幫助台東1919 陪讀班的孩子們。

    「這次結果很意外,我們真的吃了個鴨蛋。」蔡榮隆說。一開始得知消息,盧克文也很意外,但並不氣餒:「只要認定是對的事情,就要堅持走下去。一時的成敗不用看太重。挫折越大,自我檢討的心更深,不斷修正,我們才能蓄積更多能量,未來才飛得遠、飛得高。」

    為愛揪團 一起圓夢

    團隊經過檢討,愛購網團隊找出原因:價值服務與目標客戶不明確、下單不便、每箱肉品太多包、價格偏高、揪團天使人數不夠,與愛購網知名度低等10 大問題。

    「未來我們將專注在公益捐輸的專案,以產品為主,並考慮一般家庭需要的量。再由在地達人生命美好故事,增加消費者的認同感。讓每個人都能好看、好買、好下手,相信愛購網一定會越做越好。」

    許多廠商得知愛購網的美意,也因感動而加入行善。「克文從事物流的朋友,聽完我們的故事,決定以有競爭力的運費一起來做公益,好讓利回饋給消費者,並多些獲利來祝福更多有需要的受助者!」

    最近,強調天然靜置釀造醬油的「黑豆桑」與苗栗有名的麵包烘培坊「黃金傳說」,也加入團購行列,讓愛購網陣容越來越堅強。「我們相信只要堅持做對的事,就會吸引更多資源,共同投入這美善的慈惠事業。」蔡榮隆說。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4月號
    本期目錄

    1919食物銀行第10間實體店開幕

  • 張謙方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2月27日,救助協會1919食物銀行全台第10間實體店—桃園市府服務中心正式成立,這也是桃園設立的第2間1919食物銀行實體店。過去桃園市府1919服務中心都是把食物包親送到受助戶,但最多只服務到27戶。現在成為實體店後,服務能量大增,立即從40戶起跳,預計最多可服務到100戶,讓桃園市區的經濟弱勢家庭得到最即時、最適切的幫助。

    610間中心+10間實體店

    1919食物銀行從2011年4月開始發送食物包,透過全台6個集散點610多間1919服務中心,每兩個月由1919志工將食物包親送至約4500戶受助家庭。近9年來,總共已送出197,895包食物包(每份市值約2,500元),資助46,414戶次的弱勢家庭。

    但考量到物資的即時性與適切性,2015年12月,1919食物銀行在蘆洲開設了第一家實體店,讓受助戶能到店依所核發的點數,自由領取所需的物資。目前除了桃園市府服務中心,其餘9間實體店分布在台北南港、新北蘆洲、桃園中壢、新竹竹北、台中西屯、彰化永靖、嘉義東門、花蓮豐濱,及台東四維。

    救助協會秘書長夏忠堅指出,目前平均每間實體店每月約能服務50戶次以上的弱勢家庭,至今年1月,4年來實體店總共已服務了9,000戶次,發放物資市值超過10,500,380元。預計今年年中還將在高雄的「岡山信義1919服務中心」開設第11間,屆時救助協會全台7個區辦事處都至少有一間實體店。

    實體店服務能量可到百戶

    救助協會桃竹苗區主任林金法表示,「桃園市府1919服務中心自2012年開始親送食物包,最高服務27戶。由於戶數已超過親送的上限,而需求量仍不斷上升,再加上中心志工人力充足,因此於今年2月轉型為實體店,從服務40戶開始,最高可服務到100戶。屆時受助戶按核發點數選取所需物資,也不受兩個月一次的限制,既符合所需、不浪費,也更有效率。」

    除了食物銀行,桃園市府1919服務中心也會評估案家需要,提供1919急難家庭救助與陪讀計畫等不同的服務。「1919食物銀行—桃園市府服務中心」韓慧蕙牧師表示,自己在育幼院長大,成長過程中經歷許多貴人的相助,讓她心存感恩,也樂意助人。她說:「期待實體食物銀行成立後,能更即時、更有效地幫助桃園市地區的經濟弱勢家庭,成為他們生命的祝福。」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is.gd/3N6J1l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4月號
    本期目錄

    賈以食日X佐室 捐100份年菜為50班圍爐加菜

  • 編輯室
  • 李淑美
    上一篇
    下一篇

    為了讓家長無力準備年夜飯的弱勢家庭孩子,也能品嘗年菜的美味,享受年節的溫暖,1919陪讀計畫代言人賈靜雯率「賈以食日」團隊,攜手「佐室SAUCELAB」品牌,特別在除夕前三天(1/21-23),送出100套市價近40萬元的「佐室年菜」,給50個偏鄉1919陪讀班。盼望能讓家中無年夜飯的孩子也能開心過節,品嘗幸福的滋味。

    佐室年菜 豐盛佳餚

    「賈以食日」品牌精神領袖賈靜雯表示,「佐室SAUCE LAB」中的「佐」為「輔助」、「陪伴」的意思,而「室」則是「家」的意思。一道好的料理最關鍵的,就是食材與佐料。其中,食材是主角,佐料是靈魂,兩者缺一不可。從食材的精挑細選到醬料的比例調配,這些層層堆疊的味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就好比家人間的互相扶持與陪伴。

    佐室年菜為5菜1湯1甜品,約6~8人份,菜色為:砂鍋魚頭、筍乾封肉、麻辣水煮舒肥牛、金華美人腿雞湯、黑麻酒香猴菇松阪豬、塔香三杯海陸燒、紅豆紫米小湯圓。陪讀班的老師只要簡單加熱,即可擺滿一桌豐盛佳餚,讓孩子、家長與老師一起圍爐過節,享受年節的喜樂。

    5個家庭 一起圍爐

    彰化線西1919陪讀班(線西靈糧之家)湯文清牧師表示,「佐室」的年菜讓他能邀請陪讀班中無力準備年夜飯的5個家庭,一起到陪讀班圍爐。今年國一的小琪(化名)一家,就是受邀的家庭之一。小琪與單親爸爸和年邁的阿公一同生活。爸爸口腔癌,開過兩次刀,身體虛弱無法工作,申請中低收入又碰壁,一家3口就靠在台北工作的姑姑維持家計。2年前小琪來到陪讀班後,湯文清牧師立刻就為她家申請了1919食物包。

    湯文清牧師表示,小琪平日就很喜歡待在陪讀班,參加各種活動,是街舞團中學得最快,跳得最好的孩子。她也是勞倫斯假日體育班的成員,幾乎從不缺席。因為回家後沒人陪伴,小琪常是陪讀班最後一個回家的孩子。「她們家從不過年,更別提年夜飯了,所以每次過年,小琪都很孤單。但今年有了佐室的年菜,小琪終於吃到年夜飯了。」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4月號
    本期目錄

    外表NG一樣美味

  • 編輯室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為了宣導飲食教育、惜物惜食,也讓弱勢家庭的孩子能將所學的營養知識應用出來,鍛鍊料理能力,學會挑選均衡食材、洗菜、切菜,與基本烹飪技巧,1919食物銀行於2月4-5日,特別假台南神召1919服務中心(台南神召會)舉辦食育課程,共有百餘位1919陪讀班的師生參加。

    1/3的孩子晚餐自理

    「據2017年救助協會統計,有1/4的陪讀班孩子得自己做早餐或買早餐,晚餐則有1/3得自己準備或仰賴陪讀班。這是我們為什麼要為孩子舉行食育課程的原因,希望孩子能學會均衡飲食、基本料理,照顧好自己。」1919食物銀行個案管理與教育發展組主任翁逸玲說。

    因逢新冠肺炎全球蔓延,所有老師與工作人員都嚴陣以待。助理老師蜜蜂姊姊與大黃蜂哥哥從開始到結束,都用次氯酸水噴灑器具、桌椅與地板。孩子們也得量體溫、戴口罩,進教室前都得洗手加噴酒精消毒。

    即使爸媽不在也不餓

    台中知名餐廳「V DI JA」負責人,也是1919食物銀行台中園區前主廚李守均,是這次課程的講師,教孩子們做美味營養的pizza與義大利麵。料理中所使用的馬鈴薯、洋蔥與紅蘿蔔等食材,由義和冷凍公司捐贈,以外型不佳,但同樣美味的格外品為主。義和為了響應惜食,特別請小農預留食材。希望藉此讓孩子們知道,許多食材外表雖然很NG,但一樣好吃,同樣營養,幫助他們從小就建立不浪費的習慣。

    只見孩子們將已發酵的麵糰慢慢揉出各式餅皮,再放上各種食材,送入大烤箱。有個孩子把餅皮揉成長條狀,問他為什麼,他說:「因這樣比較好切,我想切成很多小塊,跟同學和老師分享。」

    也有孩子問:「以後在家,沒餅皮怎麼辦?」「沒關係,你可以按照6大類食物邏輯,換成吐司或麵包,將食材夾在中間,就可以變成三明治了。這樣即使爸媽不在家,也不會餓肚子或隨便吃哦。」蜜蜂姊姊說。

    「去年的暑假我們在台中園區辦了八場這樣的活動,這是我們第一次直接到教會辦理,又逢新冠肺炎,真是很大的挑戰!除了營養概念與基本料理,未來我們考慮加入文化元素,例如客家與原住民飲食文化,讓孩子們透過食物,更了解所生長的土地與文化。」翁逸玲說。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4月號
    本期目錄

    從服務15戶到93戶

  • 嘉義東門教會
  • 張芷芸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6月,1919食物銀行與嘉義東門1919服務中心(嘉義東門長老教會)攜手成立「1919食物銀行-嘉義東門服務中心」。這是1919食物銀行第4間實體店,轉眼已將滿2年。

    這間實體店,就像間小型便利商店,架上滿滿的米、奶粉、食用油、罐頭、紙尿褲等生活用品。只要通過審核的弱勢家庭都能依核發點數,兌換所需物品。選擇更多元,關懷也更及時。

    已累積服務93戶

    東門教會並與17間國中小學合作,請學校轉介需要幫助的弱勢家庭。主責的呂姿蓉牧師說:「我們收到轉介後,都會逐一訪視、了解,進行關懷。嘉義市看似繁華,但城市角落其實有很多低層的困苦家庭。2年前,我們以親送食物包的方式進行,但因要一一親送到府,所以最多只能服務15個案家。」

    「後來加碼到20個個案,但那時還要到竹山集散點領取物資,車子都滿載。但實體店開設後,我們就可以服務更多需要的家庭了。至今我們已累計服務了93戶,而受助戶中約有半數家庭也會來參加教會的禮拜。我們不僅關心他們是否吃飽,也希望他們的心靈能平安飽足。」呂牧師說。

    享受逛賣場的滿足

    目前東門1919食物銀行實體店,在每月第2、3週的星期日開店服務,每次都會動員許多年輕人和志工媽媽幫忙。「我們有15位志工一起輪流,每場次由7位志工分別負責確認領物、幫忙提物資上下樓等。務必讓每位案家都能得到最好的關懷和服務。」也因著這份用心,讓許多來領物資的經濟弱勢家庭都深受感動。

    「每次來領時都好感動,沒想到我們也能享受逛賣場的滿足,開心挑選需要的物品。」許多來領物資的人異口同聲地說。78歲的林阿嬤平時一個人獨居,因長期病痛,常痛到在地上爬。「還好有1919食物銀行的米和罐頭,我再加個蒜頭在飯裡,就是一餐。」

    「1919食物銀行的物資十分到位,除了食物外,許多日常用品都很受案家歡迎。其中最熱銷的,就是衛生紙了。」呂牧師說。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is.gd/3N6J1l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4月號
    本期目錄

    里仁歲末送暖 愛心顧客捐9245包有機米

  • 里仁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為在寒冬中資助經濟弱勢的長者與孩子,里仁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里仁),於去年12月5日至25日,舉辦「歲末送暖・有機米捐贈送愛心」活動。消費者可透過全台里仁實體店或「天天里仁」網路門市,認捐每包3公斤的花蓮玉里東豐拾穗農場有機米。里仁並於2月將這批愛心米,配送給1919食物銀行600戶受助家庭與100間1919陪讀班,用健康好食傳遞溫暖!

    與時間賽跑 趕年底上線

    活動負責人李宏明表示,里仁長期致力於公益,得到顧客普遍的支持與認同,所以捐米推廣得很順利,共有3,214人參與,認捐9,245包米。他說:「有員工跟家人提了活動,媽媽聽了立刻捐出2千元表示支持!」

    為避開公司春節年菜活動檔期,李宏明得在兩週內完成溝通、企劃、文宣製作與門市傳達的工作。「要與時間賽跑,趕在年底前上線,不然檔期相撞,會稀釋捐米的力度與成績。」

    而為了替救助協會節省配送人力,里仁也與東豐農場協調,先盤點好貨品數量,請物流直接配送至各陪讀班。「農場跟我們合作很久,也了解互助才能讓這片土地更好,因此很樂意分擔協會的人力。」

    選擇1919 幫菜農賣菜

    李宏明指出,台灣食物銀行很多,但短時間內能去化大量物資的不多。而1919食物銀行在全台有數百個服務中心,能快速配送近萬包的米,這也是他選擇合作的原因之一。

    未來李宏明也在思考,透過1919食物銀行的網絡幫助菜農。「葉菜類產品常會在短時間內大產,農民若賣不出去,會爛掉造成浪費。1919完整的服務網絡也許能幫他們解決問題,但這需要高度機動性,如何在2、3天內配送完成,讓有機食材不浪費,還需進一步討論規劃。」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4月號
    本期目錄

    Music for food 奏樂止飢

  • Music For Food Taiwan
  • 黃莉雯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年一度的MUSIC FOR FOOD TAIWAN公益慈善音樂會,2020年以《雪炭》為主題,於1月7日在台中國家歌劇院演出,8日接著在新北市蘆洲功學社音樂廳演出第二場。所有售票收入都全數捐給1919食物銀行,幫助經濟弱勢家庭。

    集結愛心 陪伴弱勢

    鋼琴家余涵雯老師,同時也是音樂會的召集人說:「5年來,很謝謝許多海內外音樂家的完美參與,讓每一年的音樂會都獲得很好的迴響。感謝多次參與的張致遠、顏華容、徐惟恩、范姜毅、李欣怡、譚哲貽老師…。透過MUSIC FOR FOOD TAIWAN公益慈善音樂會,自2015到2020年,我們總計已捐款超過50萬元給食物銀行相關公益團體。主要就是希望能集結大家的愛心,陪伴弱勢家庭走過生命中艱難的時刻。」

    第二場在新北蘆洲的音樂會,曲目為德弗札克–鋼琴五重奏第2號、穆索斯基–展覽會之畫 (雙鋼琴)、貝多芬–第9號交響曲第4樂章(雙鋼琴),十分精彩。1919食物銀行新北蘆洲服務中心主任邱大信與店長李麗玲,也特別邀請10多位平日在店中幫忙的志工們,前往聆聽。

    專業演出 令人讚嘆

    邱大信表示,很謝謝MUSIC FOR FOODTAIWAN,讓長年辛苦的志工們有機會參與這場盛宴。店長李麗玲則說:「有的志工7、80歲了,還是第一次聽到如此專業的音樂演出。明明是二個人彈,卻如同一人。演奏層次的豐富,讓人震撼,大家一邊聽一邊讚嘆,實在太好聽了!」

    平日在音樂教室教鋼琴的洪菀鎂老師,也帶著學生前往參加,「我特別想聽『穆索斯基–展覽會之畫』,雙鋼琴的演奏功力,實在沒話說,將展覽會之畫中的老鷹和小雞等完全生動地呈現出來。」

    余老師表示,「MUSIC FOR FOOD 是由著名中提琴演奏家Kim Kashkashian於2010年在美國波士頓所發起的慈善音樂會。每年邀請音樂家於世界各地舉辦音樂會,並將音樂會所得用來幫助當地弱勢團體。台灣則是從2015年開始至今,每年都邀請超過30位樂手一起響應。音樂能帶出人性的美好,鼓勵人帶出充滿愛心的行動。深願每年的MUSIC FOR FOOD,都能為人們帶來聞樂止飢的享受。」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4月號
    本期目錄

    賴桑的三輪機車

  • 邱美珠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去年4月《救助月刊》封面故事《昨非今是,一掃陰霾》的主角賴桑,今年1月終於得到夢想已久的三輪機車了!

    三輪車募款+竹掃把契作

    今年52歲的賴桑,從年輕時就愛喝酒。17歲時,因酒後車禍,左手神經萎縮,被判定為中殘。後來住到花蓮萬榮鄉利華村山上工寮,靠殘障津貼與綁竹掃把維生。他每月能單手捆紮10枝竹掃把,每枝賣200元。但這一年來,肝功能嚴重受損,體力變差,隨便搬個東西都會喘半天,因此食物包就成為他生活的重要資源。

    問題是,下山的路陡,落葉爛泥多,雨後又濕滑,騎著50cc的小機車,僅靠右手駕駛,非常危險。因此救助協會特別在1919救助月刊上為他專案募款,希望能幫他買台二手三輪機車。

    後來利華1919服務中心(利華長老教會)主任邱美珠牧師,幫他找到了一部中古三輪車,要價3萬5千元。至去年底,救協收到指定捐款2萬1千元,賴桑自己存了5千,離目標還差9千。

    今年元旦那天,1919單車環台車隊來到了花蓮縣萬榮鄉明利村的利華1919服務中心。邱美珠牧師、村長劉添順,還有賴桑,熱烈地歡迎大家。聽到賴桑的窘況後,車隊立刻在現場發動捐款。鄭大宇率先認捐購置三輪車的不足款;另有16位隊員各認購一個月10枝竹掃把,大家笑稱說這是另類「契作」,預計至少會讓他忙上一年。

    儆醒度日+盡力助人

    這台三輪車除了夠穩,讓賴桑不用擔心雨天摔車,馬力也增大到125c.c.,上坡更輕鬆。邱牧師說:「他驚喜之餘,問我該怎麼回饋。我告訴他,要繼續儆醒度日,待未來有能力,再盡力助人。」

    除了邱牧師,劉添順也常關懷陪伴賴桑,他同時也是明利村村長。劉村長曾是1919急難金受助個案,在服務中心長期的陪伴下,走出負債、病痛的風暴,並開始服務社區,如今已3度連任村長。

    劉村長說,他已向萬榮鄉公所申請補助,要鋪平賴桑住處前那段坑坑疤疤的路,讓他與村民們能安心行車。「但路鋪了一半經費沒了,著急也沒辦法,只能看經費何時能提撥下來了。」邱牧師說。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4月號
    本期目錄

    iCHEF好餐廳計畫 給孩子熱騰騰晚餐

  • iCHEF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去年9月至12月,我們推出『好餐廳計畫』。餐廳只要購買POS系統一年份的客戶,iCHEF就替他們捐出300元,做為1919陪讀班的晚餐基金。」好餐廳計畫專案經理賴誼禎表示。

    iCHEF幫小店越開越好

    iCHEF(資廚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是專為中小型餐廳提供iPad POS點餐系統與數據分析的軟體公司(POS:Point of Sales,銷售點終端系統)。不同於一般零售用的系統,iCHEF軟體介面如Apple般簡潔,操作流暢,還能產生如麥當勞班的管理報表,同時也用iPad取代傳統的POS機。因優異設計,iCHEF自2013年100間客戶,拓展至如今已有7000間。

    iCHEF在2016 年獲頒歐洲 iF 設計金獎,2017 年獲German Design Award 大獎。一般都是跑車在得這些獎,從來沒有任何POS得過如此國際設計獎項肯定。

    賴誼禎說:「台灣7-8成的餐廳是獨立小店,沒有大企業的資源。許多餐廳的管理方式20年來沒太大改變,而科技業者也專注服務大企業,兩者差距不斷加大。唯有讓小餐廳也享有大企業的科技,才能翻轉餐飲業。」

    親訪1919園區與陪讀班

    由於許多客戶是懷抱理想經營,當中不少店家也會提供弱勢家庭免費餐食,但卻受限於店小力薄,資源不夠。於是,有7000間客戶的 iCHEF便開始思索,如何透過串連餐飲業的資源來助人。

    從客戶口中,賴誼禎聽到1919食物銀行。透過上網研究後,她先拜訪1919陪讀班,感受孩子的需求,也到1919食物銀行台中園區,看3人央廚產出8000份晚餐的過程。「救助協會珍惜也善用資源,台中園區的中央廚房,將多餘的惜食轉化成熟食料理包。加熱後,成為陪讀班桌上的熱食,對人與環境都好,很難得。」

    串聯店家捐陪讀班晚餐

    「於是去年9~12月,我們推出了『好餐廳計畫』。餐廳只要購買POS系統一年份,iCHEF就替他們捐出300元,做為1919陪讀班的晚餐基金。這樣不僅能讓更多餐廳因iCHEF越開越好,也能幫助更多弱勢家庭的孩子。」

    「透過iCHEF的串聯,店家只要把店顧好,也能對社會有所貢獻。每家店的付出不多,但1,122間店資源連結起來,就能產生規模化的力量,這也是好餐廳的宗旨。去年4個月的『好餐廳計畫 』,我們至少就讓120位陪讀班孩子,能吃上5個月熱騰騰的晚餐。」賴誼禎說。

    未來,iCHEF考慮維持一年一季3個月的模式,來贊助陪讀班孩子的晚餐。賴誼禎表示:「希望透過iCHEF的幫助,餐廳的生意能越開越好,同時也能幫助更多弱勢孩子,餐餐都有熱食吃,不用捱餓度過漫漫長夜。」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4月號
    本期目錄
    ×
    2020年4月號

    封面故事


    好家在 好佳哉
    好家在
    陋室逢春

    理事長的話


    尋找「傳奇」1919 救助夥伴

    1919陪讀計畫


    改變 從拔河開始

    1919急難家庭


    我不哭 怕她也哭

    1919旺得福


    天天都想旺得福

    美麗人生


    從年少輕狂到少年導師

    企業公益


    愛購網 為愛而購

    THE UPDATE


    1919食物銀行第10間實體店開幕
    賈以食日X佐室 捐100份年菜為50班圍爐加菜
    外表NG一樣美味
    從服務15戶到93戶
    里仁歲末送暖 愛心顧客捐9245包有機米
    Music for food 奏樂止飢
    賴桑的三輪機車
    iCHEF好餐廳計畫 給孩子熱騰騰晚餐
    Previous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