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我們
    機構簡介
    年度報告
    年度計畫
    服務據點
    聯絡我們
    人力招募
  • 我們的服務
    1919食物銀行
    1919陪讀計畫
    1919急難家庭
    1919重災救助
    1919旺得福計畫
  • 財務徵信
    捐款徵信
    財務報告
    捐款紀錄查詢
  • 即時消息
    最新消息
    救助月刊
    活動專區
  • 會員專區
  • English
參與捐款

誰來為他們調薪?

  • 圖/陳逸群
  • 文/夏忠堅
    上一篇
    下一篇

    自從政府於去年底推動年金改革以來,各種「陳抗」不斷!9月12日,行政院長賴清德上任後第5天,即宣布軍公教調薪3%將納入明年總預算的利多訊息。這項即時政策被稱為賴揆上任後的「第一支箭」!雖然政府約需增加歲出180億元,但能因而穩定軍公教「軍心」,帶動民心士氣,提高產業界對刺激消費、活絡景氣的期待...。如此帶來的正面效益,當然遠比180億要高得多!賴神畢竟是政壇老手,其上任的「第一支箭」算是精準而漂亮。

    在賴揆射出第一支箭的同時,行政院發言人立即宣稱,軍公教調薪將可帶動民間企業加薪,以照顧勞工朋友權益,並帶動內需景氣。雖然中華郵政立即跟進宣稱明年將同步加薪3%、基層郵差將加薪5%,然而,企業全面加薪照顧勞工,這項推論能否成真,還是有待觀察。

    事實上,在勞團與企業主的拉鋸戰中,今年8月勞動部已決定基本薪資明年將從2萬1,009元調漲至2萬2,000元,基本時薪從133元漲至140元。但這樣的調整對景氣連一點正向刺激都沒有,畢竟7塊錢真的連一顆茶葉蛋都買不到!

    檢視近7年來基本工資調幅的狀態,自2011年的18,780元至去年的22,000元,僅增加3,220元,漲幅約17.15%,平均一年約只上升2.45%左右。據主計處統計,今年7月前的勞工薪資,全台仍有10大行業,共83萬人的薪資仍低於3萬元。這些低薪勞工大都集中在進入門檻低、職位基層的服務業。以保全人員為例,平均每月工時高達216個小時,但平均月薪僅2萬9582元,換算成時薪僅136元,與一般工讀生的時薪差不多。而按照年齡層分析,30-39歲的青年收入最低,平均年所得倒退19年!

    無論如何,軍公教調薪已成定案;民間企業加薪,特別是勞工全面調薪,期望值應該相當高。但是,在全民期望中,中低收入戶的補助額是否也能隨之調高?無法取得中低收入戶補助,但生活卻更加困窘的邊緣戶,誰能為他們「調薪」?偏鄉部落的獨居老人,既無法放棄部落的根,又捨不得一生居住的破舊狹小房子,只因為擁有一間破房子,就無法得到中低收入戶補助,每個月僅僅依賴3,000元老人年金過活(原住民老人年金2016年調至3,628元),誰能為他們「調薪」?像阿娟那樣,帶著3個孩子躲回偏鄉部落的單親媽媽,又有誰能為他們「調薪」?(請參閱本期封面故事3)

    被法令拘束、被政治角力困住的政府部門,也許無法為這群社會弱勢群體「調薪」。但是,你能!你能夠為社會底層、求告無門的弱勢人群「調薪」。只要你願意,現在就可以加入「1919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計畫」的行列,一起來為弱勢家庭「調薪」!

    一起來為社會底層、求告無門的弱勢人群「調薪」,幫他們撐過急難。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Do Your Best

  • 編輯室
  • 編輯室
    上一篇
    下一篇

    這是一場沒有冠軍的競賽,目的在救助急難、挑戰自我、互助合作!

    為籌募急難家庭救助金,「1919愛走動-救助挑戰營」自2007年舉行以來,11年間總共有1229隊9000多人參加。
    雖然每年的地點不同、任務有異,但體驗急難、相互扶持、堅持到底的精神是一致的。
    唯願透過每項任務的挑戰,能讓所有與會者同理急難家庭的困境,陪伴他們走過人生最艱難的一段路!
    2017年北、中兩場挑戰營,分別在9/2、10/14舉行。雖然一場野外體驗,一場城市歷奇,但都在忽晴忽雨的天候中進行,就如同急難家庭所經歷的無常,在在考驗每個參加隊伍的體能和應變力!
    「過去像是贖罪,今年像是洗禮!」
    「大風大雨對我們來說只是一天,但對急難家庭卻是長久的困境。所以我們不能放棄!DoYourBest!」

    感謝今年所有參與募款及努力挑戰的123個隊伍,你們的即時幫助,是急難家庭一生的感謝!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650位勇士雙北城市歷奇

  • 編輯室
  • 編輯室
    上一篇
    下一篇

    10月14日,雙北市在連續多天狂風豪雨下,街頭、捷運站及各著名景點,出現許多穿著「1919救助挑戰營」灰色T恤的大小勇士!最小7歲,最長65歲,總有共93隊650位挑戰者報名,歷經全程6~12小時的城市歷奇活動,學習挑戰自我,體驗互助合作、永不放棄的精神,同時也一起為「1919愛走動-急難庭救助計畫」籌募急難救助金。

    【挑戰營11年城市歷奇打開新視界】

    「1919救助挑戰營」自2007年以來,已連續第11年舉行。今年的主題是「DoYourBest」,由基督教救助協會與空中英語教室主辦。今年原報名為93隊,在豪大雨威脅下,僅有8隊缺席。大多數隊伍仍在風雨中準時抵達現場,精神可佩!

    一早8點不到,650位挑戰者已在新北市永平高中集結。做完暖身運動,由年紀最長參加者易慈清(65歲)及最年經的蘇心緣(7歲)隊員帶領朗誦挑戰守則後,各隊即展開行程規畫,並在永平高中校門口雨中呼完精神口號後出發,正式展開一天的挑戰!

    北區挑戰營依任務難易程度,分為勇士組與體驗組。每隊由5名挑戰者與2名支援者所組成,挑戰者負責完成任務,支援者負責提供飲食、保暖衣物、交通及各項疑難雜症的處理等。

    救助協會夏忠堅秘書長指出,挑戰營每年的挑戰項目都不一樣,過去10年來都是野外冒險,今年則是第一次進行城市歷奇活動。所有挑戰者只能利用大眾運輸工具,以有限經費,完成餐飲、交通、登山、健行、指定參訪、快閃等任務。經打卡檢核、上傳團體照,並在限時內抵達終點站台北市政府東門廣場後,才算完成挑戰。全程估計最快6小時,最慢需12小時左右。

    「很感謝大家在風雨中仍然踴躍參加,精神可嘉!救災是救助協會的重要使命,過去18年來,總共已救助國內外40多個災。而在急難家庭救助上,更已救助超過10,700個急難家庭。1919,就是要救要救!今年在這樣的風雨下,相信會讓我們更深體驗急難家庭的心情與艱難處境。」夏忠堅說。

    ▼天母古道(勇士組)▼

    天母古道沿途有草山水道系統自來水管,俗稱「水管路」。長達1.1公里的連續階梯,對一般人的體能是極大的挑戰。冒著大雨,勇士們除了得撐傘或穿雨衣,還得防失足滑倒。其中冷不防的岔路,更是一大考驗。【做就對】隊成員來自可口可樂公司,在一小時內,不但完成步道任務,還2次清除橫臥在步道中的巨大斷木,展現勇士氣魄。隊員戚先生說:「救助挑戰營,就要發揮1919要救要救的精神,清除路障,讓後面的隊伍能順利通過。」

    ▼象山步道(體驗組)▼

    象山,因山形似「象」而得名,是四獸山的最高點,海拔183公尺。從山頂的六巨石可一覽繁華的信義區,也是眺望台北101大樓的最佳角度。

    當天風大雨大,陡峭的山路爬起來格外溼滑,許多隊員只能相互扶著,一階階往上爬。【Powerkids】隊長陳建安帶著一群小五生,穿著雨衣、頂著大風大雨上到象山頂,和101合照打卡完成任務。隊員心樂說:「我們不怕風雨,即使爬到腳都發抖了,但有夥伴一起努力,我就不怕!」即時雨水打溼了臉,大夥餓到猛啃麵包,但心卻是火熱的!

    ▼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

    【IDO】第1與第3隊有大人和小孩,採合體方式行動,他們說:「這樣比較有伴啦!」當他們按著「觀光計劃」,來到中正紀念堂完成和憲兵合照後,接著就開始尋找「大中至正」的任務,但其實這4個字早就變成「自由廣場」了!這個意外狀況考驗著隊員的應變能力。「下著大雨,小朋友走不快,時間已經快中午了,我們才完成第1個任務點,我們一定要加快腳步挑戰!」隊長賴信佑說。

    ▼總統府▼

    1919愛走動環台募款勇士,此次組了2隊報名勇士組。【路加小組2】戰力十足,活力旺盛,從永平高中出發後,騎著Ubike,一一完成觀光、踏青、參訪、塞印、登山等各個任務,還直呼:「想不到可藉此一日遊雙北,踏遍各景點,實在過癮!」

    「我們都很認同救助協會幫助弱勢朋友的理念,很高興可以一起參與募款和完成任務。雖然全程幾乎下大雨,但藉此更能體會急難家庭的不易。對我們來說,這只是一天的體驗,但對急難家庭,考驗卻不只是一天而已!」易慈清說。

    ▼大安森林公園▼

    【龍潭IDO】A、B兩隊由我願意全人關懷協會組成,「今年是我第一次參加挑戰營,感覺超刺激!尤其我們來自桃園龍潭,對台北捷運很不熟,一開始的路線規劃光討論就花了2小時。雖然最後我們沒完成所有任務,但看到協會志工在大雨中等著我們一隊隊登上軍艦岩打卡,很受感動。感謝大會的用心,讓我充分感受到這個活動的意義,讓平日生活便利的我們更加吃苦耐勞,希望明年能再來參加!」隊長和隊員們感動地說。

    ▼新店捷運站▼

    這個任務不在各隊原先規畫的行程中,而是隱藏在參訪教會的任務裡。【台北但以理2015班】在爬完象山、拜訪士林真理堂後,抽到「新店捷運站」,完全打亂了原來的規畫。來到捷運站已是傍晚4點半,大家邊唱邊跳地唱完主題歌「讓愛走動」後,便開始向過往的路人發送單張,並說明挑戰營的目的。雖然天色漸暗,但仍堅持完成前往碧潭橋的任務,才返回終點。

    ▼街頭任務▼

    對許多人而言,在街上發送DM是件苦差事,因為得有被拒絕的勇氣。但在【雞蛋滾滾】隊的吳小姐眼中,發傳單卻是極美的事。「您好!想耽誤您1分鐘,分享有關1919急難救助金。」她活潑有活力的開頭,好像有魔力,讓經過的路人紛紛停下腳步,在雨中聽她解釋。吳小姐表示,「在路上與陌生人分享1919的理念很有意義,也激起了心中的熱情。這股能量幫助不斷想找人分享。」很快她手上的DM已全部發完,只得向其他隊員要。「你還有DM嗎?分我一半,我們一起去路口發!」她的能量似乎有感染力,即便在雨中,仍讓人心中暖洋洋的。

    ★年紀最小的支援組★

    浸信會新人堂每年都會參與挑戰營,今年組的【品客來一片】隊來了一位年紀才3個月的小勇士當支援組!「我們每年都來挑戰喔!去年寶寶還在我肚子裡時就參加了,今年他當支援組可是駕輕就熟呢!」

    ★省錢精算王★

    因當天雨勢極大,導致許多隊伍無法按時完成任務,或直接放棄,但【路加小組1隊】的效率一點也不受天候影響。為體驗急難家庭的需要,全隊嚴格控制預算。隊員鄭惠安說:「為省錢,中午我們只合吃一碗30元米粉湯!」全隊全程透過共享單車的體驗券來租車,一整天交通花費0元。吳炘庭說:「我們很幸運,就算再累,也只有一天。急難家庭要面對的不容易,是我們的百倍、千倍!」

    ★募款最多的小精兵★

    為急難家庭募款是救助挑戰營的主要目標,也是挑戰之一。因此所有隊伍在報名後,就要立即展開募款。體驗組每隊至少1萬元,勇士隊至少2萬元。今年體驗組募款最高的是新店行道會【美門家族小精兵】隊。挑戰者由小三到國一的孩子擔綱,在家長與孩子同心協力下,藉由群組廣發募款信與義賣護唇膏募款,短短一週之內就募到3萬多元!

    捐款支持1919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
    https://is.gd/GgsiK5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250位勇士中區雲端體驗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9月2日一早,台中石岡水壩旁停車場,齊聚了30隊、共250位身著灰色戰袍的勇士們,為要參加中區「1919救助挑戰營」。不同以往,今年沒有紙本地圖,所有闖關資訊皆在雲端,眾人需透過智慧型手機,上網找通關路線。除了單車及健行,今年加入解謎元素,參賽者需要頭好壯壯,才能完成35公里的挑戰路線。

    救助協會秘書長夏忠堅牧師表示,「921地震發生時,來台中勘災,看著雄偉的石岡水壩,被震得東倒西歪,那景象仍歷歷在目。18年後,水壩重建完成,但台灣卻仍有許多家庭,在等待愛心人士的救援。謝謝你們參加挑戰營,因為有你們,台灣會更好!」

    今年中區挑戰者共為急難家庭募得44萬9千7百多元,能幫助超過20個家庭。第一名是但以理學院的【彼得】隊,二、三名則由麥寮靈糧堂的【因為有你】及【為愛GoGoGo】2隊包辦。出發前,救助協會副秘書長鄭夙珺高聲為眾人打氣:「往年挑戰營的標語是『NeverGiveUp(永不放棄)』,今年還要加一句『DoYourBest(盡你全力)』,大家加油!」

    ▼先找密碼再看路線▼
    當天烈日當頭,最高溫有32度,若不注意,參賽者極可能中暑。但今年想中暑,還得找到路線圖!所有隊伍出發前需先在石岡水壩周圍,找齊4組代表密碼的英文字,並在手機上輸入後,才能看到路線圖。

    由和順長老教會組成的【庄腳人】隊,來自台南,是本屆最年長的隊伍,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也許是人生經驗豐富,別隊的年輕人東奔西竄,忙著找線索,他們卻氣定神閒,漫步在大壩上,不忘欣賞那粼粼波光。「這邊有一組密碼!」完成任務後,眾人與密碼拍照留念,又不疾不徐地往下一個任務出發,似乎掌握了「慢慢來,比較快」的人生哲學。

    挑戰營路線橫跨台中與苗栗,隊伍從石岡水壩出發後,順著東豐自行車綠廊,騎車前往苗栗卓蘭鎮農會解謎,再出發至卓蘭鯉魚潭水庫,最後騎回台中后里的鳳凰山,下車徒步挑戰登山步道。一路上雖景色宜人,但毒辣的太陽,似乎烤乾了勇士們的興致。只見人人低著頭,兩腳拼命踩著踏板驅車往前!

    往農會的路上,有一段大長坡,許多經驗不足的選手,或因配速不當,大腿紛紛抽筋或脫水,只好暫時休息,恢復體力後再繼續。抵達農會後,選手雙腿可以休息,但大腦轉動不能停。因需解出謎題,才能獲得下一站的座標。只見眾隊伍,一圈又一圈地坐在廣場上,試著找出答案。

    【埔里生命之道靈糧堂】由陳伯杰傳道帶領了4組隊伍前來,以國中生居多。這群小將們皮膚黝黑,臉不紅氣不喘,看不出才剛騎完車。伯杰傳道表示,為了加強體能,他規定孩子每天跑步,並通過體能測試後才能參賽。他指出:「有了目標,能助孩子們聚焦,生活不會懶散,感情也更好!」

    ▼急難陡坡一起走▼
    下午3點左右,挑戰隊伍大多已抵達鯉魚潭水庫,經短暫休息,準備騎往終點-台中后里鳳凰山。不同於早上的烈日,山區下起滂沱大雨,來不及避雨的選手,紛紛淋成落湯雞。即使披上雨衣,因無法排汗,車手個個悶得大汗淋漓,臉上分不出是雨水或汗水。也因為雨勢過大,救助協會取消了鳳凰山步道的挑戰項目,勇士們抵達鳳凰山後,便算挑戰成功,就可返家痛快沖個熱水澡。

    來自台中的重慶教會,今年連續第3年參加挑戰營。以往重慶教會是「逢車必摔」,只要挑戰營有騎車項目,必有成員摔車。領隊賴丞彥表示,今年過程有許多險降坡,加上天雨路滑,摔車機率大增。但也許重慶教會成功記取教訓,今年兩組成員皆平安完成挑戰,成功擺脫「摔車魔咒」。

    29歲的張偉結是【台中生命樹平安堂一隊】的勇士,在隊中年紀最長。身為老大哥,他出發前便告知隊友,一定會全程參與。但在前往農會的途中,便因早餐沒吃,體力透支而嘔吐。在隊長的建議下,他上了支援組的車,等待體力恢復。「偉結,先休息一下,我們等你回來,一起騎完全程!」隊友的打氣,似乎起了作用,10分鐘後,又看到偉結與隊友一起出現卓蘭的山區。

    「前往終點上坡很陡,包括我及許多隊員幾乎輪流抽筋。但我們搭著彼此的肩,最後用步行牽車的方式完成路線!」偉結說。許多急難家庭或許也像偉結一樣,遭遇到突如其來的困難,但是不怕,有各界愛心人士伸出肩膀讓他們靠,就能一起走過人生的急難陡坡。

    捐款支持1919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
    https://is.gd/GgsiK5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關關難過 關關過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今年37歲的阿娟(化名)多年前自台東嫁至桃園,與經營機車行的先生育有二子一女。但先生經營不善,陸續向銀行貸款。7年前,先生因猛爆性肝炎驟然離世,留下阿娟一人面對3個孩子及40萬的債務。先生生前沒有保險,婆家也無力幫忙,她只能匆匆結束機車行,帶著3個孩子回台東,投靠娘家。

    【工作慢慢再找就好】

    阿娟從小雙親離世,被姨丈與阿姨收養。養父母在基督教浸信會靈光堂教會聚會,對她疼愛有加,也將上帝的愛分享給她。「阿娟,不用急,工作慢慢再找就好。」養父母張開雙臂歡迎阿娟。靈光堂牧師施智萍表示,阿娟剛回來時,面對找工作、孩子教育及債務壓力,精神狀況極差,若不是娘家的接納與支持,可能早就被壓垮了。

    阿娟離開職場已久,一時找不到穩定的工作。為了減輕她的重擔,媽媽與姊妹們帶著她去採荖葉與薑黃,一邊賺零用金,一邊轉移注意力。白天忙著打工、找工作,到了晚上,阿娟已無力顧及孩子功課,更不用說補習了。幸好妹妹是靈光堂1919服務中心的志工,便介紹3個孩子到陪讀班。阿娟說:「有陪讀班的哥哥姊姊幫忙督促小孩寫功課,我就能專心找工作,壓力減輕許多。」

    【從學習遲緩到模範生】

    長子堯堯(化名)今年高一,體格健碩。成績優秀的他,國中時就常代表學校參加英語演講比賽,同時也是角力校隊,曾獲台東縣角力比賽亞軍。別看現在的堯堯如此優秀,但其實小時候的他可讓媽媽傷透腦筋。智萍牧師指出,他從小三就到1919陪讀班。剛來時,或許因為是家中長孫,備受寵愛,個性驕縱,會罵人打人,而且還曾被判定學習遲緩,需進資源班就讀。

    面對品性與學業皆不及格的長子,阿娟十分煩惱。靈光堂1919服務中心的幹事林立文表示,阿娟的弟弟阿凱(化名),是改變堯堯的關鍵人物。阿凱與姪子差9歲,學的是教育,也在陪讀班擔任老師。堯堯有了年齡較相近的阿凱陪伴,除了能解答課業,還有可以效法的對象,所以他就像海綿般,努力地吸取阿凱身上的優點。

    【一家和樂就是幸福】

    除了學業,阿凱也不忘加強堯堯的品格教育。「堯堯,剛剛你那樣說話,很不禮貌,那位姊姊心理會受傷。」一旦姪子脫序演出,阿凱便私下糾正,機會教育的同時,也顧及孩子臉面。慢慢的,堯堯成績開始好轉,升國中以後,還成為班上模範生。談起未來,堯堯說:「與舅舅討論後,我想念科技大學的電腦資訊系。學會一技之長,才能盡快進入職場,分擔媽媽的重擔。」堯堯的懂事,讓阿娟甚感欣慰。

    3年前,阿娟終於在台東馬偕醫院,找到了環境清潔的工作。加上每月1萬2千元的低收入補助、家扶5100元的生活輔助金,還有孩子固定在陪讀班接受照顧,阿娟一家生活已穩定。因此2年前,阿娟與孩子終於搬出娘家,在外租屋。雖然生活並不寬裕,但一家和樂,也是一種幸福。

    【過了一關又一關】

    但去年10月的一場意外,又讓他們一家面臨斷炊的窘境。那天晚上,阿娟騎車回家,突然樹叢竄出一頭大狼狗。說時遲那時快,阿娟立刻把機車龍頭往右一撇,閃過狼狗後繼續往前。「沒想到狼狗後面還跟著另一隻哈士奇。」阿娟嘆道。原來當晚是兩條大狗互相追逐,這次她連人帶車撞上狗。車壞了,左膝韌帶也被倒下的車壓斷。

    腳傷的醫療費有保險公司支付,每個月的補助金則用來付房租與還債,但少了清潔工的收入,一家4口的生活立刻陷入困境。一度連菜錢、水電費,都付不出。眼看阿娟一家面臨斷炊,於是智萍牧師替阿娟緊急申請了2萬元的1919急難救助金,分4次發送,為阿娟解了燃眉之急。兩個月後,阿娟恢復良好,開始上班了,整個家也重新上軌道。

    【珍惜幸福好好回饋】

    現在,3個孩子們在陪讀班健康成長,醫院的工作也比採荖葉或薑黃穩定,阿娟很滿足。她說,她會努力工作,希望5年內能把債務還清。一路走來,她沒有感覺辛苦,反而覺得自己很幸運。不僅有家人扶持,甚至急難時,還有1919救助金。

    「我常告訴孩子們,你們很幸福,成長過程得到很多幫助。有許多人遭遇苦難,卻求救無門,甚至喪生。希望你們要珍惜,以後一定要好好回饋社會。」阿娟說。

    捐款支持1919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
    https://is.gd/GgsiK5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夕陽.湖畔.愛

  • 編輯室
  • 編輯室
    上一篇
    下一篇

    為了支持2500名經濟弱勢兒少能免費上1919陪讀班,9月16日下午4點,超過3600名跑友齊聚新店碧潭東岸廣場,參加連續第4年舉行的「2017Let'sRun-空英1919陪讀路跑」。長年關心兒童教育的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雖已年逾90,不僅代表主辦單位呼籲全民關注弱勢學童陪讀教育,也在隨後的夕陽音樂會中吹奏小喇叭,讓所有跑者度過一個溫馨又浪漫的傍晚時光。

    【今天孩子們為你加油】

    2017Let'sRun,由空中英語教室、基督教救助協會、TRAVRLER共同舉辦。原定7月28日舉行,因尼莎颱風來襲,延至9月16日舉行。不同過往3年都是晨跑,今年Let'sRun改為夕陽路跑,以避開溽暑,讓跑者能在夕陽微風中享受溪畔慢跑的暢快。而碧潭捷運便利、湖光山色,適合大人小孩、親子好友一同參與,是連續3年雀屏中選的原因。路跑行程分6K與11K,全部在新店溪畔的自為行車道內進行。在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老師及基督教救助協會理事長謝光哲、TRAVRLER總經理彭民雄鳴槍後,11K的跑者從碧潭吊橋下傾洩而出,沿途行經親情河濱公園、陽光橋天空廣場、秀朗橋,再折回終點。6K的跑者則是跑到陽光橋後就先折回終點。

    雖然路程不長,但沿途佈滿了各式各樣的英文激勵標語,讓跑者全都浸淫在英語學習的情境中。空英多位外籍老師也出動全程陪跑,並以多媒體方式,與跑者進行英語互動。來自三光、惠林、龍潭富林及豐盛1919陪讀班的孩子,也拿著英文加油標牌,帶著自製的加油棒,載歌載舞地為跑者加油。

    新北三重區的三光1919陪讀班來了26個小朋友。帶隊的黃巧佩師母表示,讓孩子們為跑者加油,是讓他們學習感恩的最佳方式。她說:「陪讀班的孩子多來自新住民、單親、隔代教養等經濟弱勢家庭。像當中的小偉(化名),父母離異,由阿嬤帶大,去年小一剛來時,表達能力差,脾氣火爆。因此我們讓他坐在老師旁邊,由老師一對一教導。小偉的種種行為,其實是傳達了他心中極需被關注的信號。幸好老師耐心傾聽、關懷,不到一年,現在小偉不僅口齒伶俐、寫功課速度變快、不再動手打人,還會幫老師掃地、擦桌子呢!」

    【碧潭潭湖畔獻上祝福】

    到了傍晚時分,跑者陸續回到終點,湖畔音樂會隨即展開,這是今年Let'sRun的最大特色。能在初秋黃昏的碧潭湖畔,與親朋好友一起聆聽浪漫樂曲,是人生一大樂事。演出中還穿插抽獎,跑者們可抽包括吸塵器等多達480份、總值超過百萬元的獎項。另外還可獲贈TRAVRLER吸濕排汗T恤、背心、運動長毛巾、後背束口袋、小林退熱貼等多項紀念品。現場並提供點心、飲料、分享禮、完跑感謝禮。

    音樂會正式開始前,由南港胡適國小弦樂團帶來序曲。17位小朋友表演了《波卡舞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的《小小世界》等世界名曲,曲曲動聽,贏得現場熱烈掌聲。這些小朋友們都是1919食物銀行的志工,經常到舊莊1919服務中心協助發送1919食物包,並到個案家演奏樂曲給獨居老人們聽,把音樂與公益做了最完美的結合。

    音樂會由天韻合唱團與天韻樂團擔綱演出,了帶來《獻上祝福》、《讓台灣可愛起來》等多首著名中英文詩歌及《MyGirl》等多首西洋演奏曲。最高潮是彭蒙惠老師吹奏小喇叭與天韻合唱團共同演出《I'llNeverbeLonelyAgain》,彭老師鏗鏘有力的小喇叭吹奏,與歌聲優美的天韻合唱團演唱,搏得現場觀眾滿堂彩!

    2017的Let'sRun在跑友們的掌聲與依依不捨聲中告一段落了,但為了避開酷暑與颱風攪局,2018年的Let'sRun將提前到5月舉行,所以過完年後,大家又可以報名Let'sRun了!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is.gd/Lz1qao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從領食物包到到亞洲食神

  • 張芷芸
  • 張芷芸
    上一篇
    下一篇

    阿公,趕來趕來!」部落雜貨店老闆大聲叫著菜園裡駝著背、彎著腰幹活的林阿公。76歲的林阿公拍拍身上汙泥,一臉訝然。「諾凡得金牌啦!」雜貨店老闆開心說著,一邊拿出大串鞭炮放了起來。林阿公還搞不清楚狀況,但已在霹靂啪啦的鞭炮聲中笑開懷。

    撿回收換奶粉尿布

    林阿公是花蓮豐濱鄉豐富部落阿美族人,唯一的兒子阿濤(化名)19歲時與14歲女友生下林諾凡後,便丟給他照顧。林阿公、阿嬤早年在中壢當木工,為照顧孫子,只能帶著強褓中的諾凡到工地一起工作。「有時錢不夠,我們就撿保特瓶換錢買奶粉尿布。」林阿公說。

    阿濤本來在工廠工作,因不慎受傷,從此意志消沉,不再工作。沒有收入,繳不出房貸,全家原本在桃園的房子被法拍後,林阿公只好帶著孫子回到家鄉,靠種菜養活一家。

    看到阿公阿嬤辛苦工作,常常忙到很晚才能吃飯,諾凡從國小5年級起便開始拿鍋鏟,煮飯給阿公阿嬤吃。「剛開始我煎蛋全變碎蛋,連炒高麗菜都不會,鬧出不少笑話。」但慢慢煮出興趣後,小小諾凡暗暗許下了將來要成為大廚的心願。

    用食物包食材做料理

    3年前,林阿公骨刺開刀,回醫院複診時,在路上被一輛廂型車迎面撞上,卡在兩車之間,足足臥床了一年。不幸的是,那時65歲的阿嬤開始出現失智現象,使得全家陷入谷底。

    於是花蓮豐富1919服務中心的鍾美枝傳道立即為他們一家申請了1919食物包,讓一家三口有基本溫飽,而諾凡便常常用食物包裡的食材做料理給阿公阿嬤吃。

    「很感謝有1919食物包,每次兩、三包三公斤的米,我們省著吃可以吃上一個月,幫助很大。」林阿公說。

    豐富長老教會鍾美枝傳道說:「我們是偏鄉部落,老的老,小的小,有許多弱勢家庭需要救助。目前豐富1919服務中心有17個食物包個案,我們也在積極尋找適合的地方籌辦實體食物銀行,希望能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美枝傳道常年在部落服務,看到很多需要被關心的隔代教養孩子,甚至是沒有家人的孩子。「我們就像這些孩子的爸媽,學校有事,我們出面:學期結束,就開車去幫他們載行李回家。」由於部落有許多孩子唸高職餐飲科,鍾傳道就為他們辦部落美食音樂會,增進孩子廚藝,也回饋部落,今年已連續第3年舉行。

    擊敗49國200名大廚

    諾凡自高一寒假起便到海鮮餐廳當助廚打工,「怕熱就不要進廚房」,實際走一趟餐廳廚房,便了解箇中辛苦。除了得耐高溫、長時間站立外,還要處理食材、動鍋杓,可說是刀裡去、火裡來的辛苦工作。

    目前20歲,就讀蘭陽技院二年級餐飲系的諾凡笑說:「在學校學烹飪都有冷氣可吹,但實際在餐廳廚房工作可不是那麼一回事!」往往一整天在廚房,回到家已披星戴月,疲憊不堪。但他珍惜每個學習機會,即便開學,仍利用課餘到飯店當學徒。

    高三時,諾凡拿下高難度的中餐乙級證照。今年在老師推薦下,參加8月23日在日本舉辦的亞洲料理名人賽,更勇奪金牌,得到「亞洲食神」的殊榮!

    談到得獎,諾凡直說意外。「真的沒想到能一舉打敗49個國家200位高手。直到公佈金牌得主,唸出英文和日文名時,我都還搞不清楚自己真的得獎了!」

    諾凡想起小時候看著阿公、阿嬤烹煮野菜的身影,決定從部落常見的傳統食材下手。他帶來阿公親自到山上採取的刺蔥與藤心,把記憶中的美味搭配進料理裡。「我先把藤心燙過去苦味,再讓藤心特有的味道引出食材的風味。」最後做成了「冬粉酥炸球」這道菜驚豔全場的創意料理,勇奪金牌!

    即使得大獎,成了部落之光,諾凡仍十分謙虛低調,每天一樣到餐廳打工當助廚。他說:「我還有很多要學習的,金牌不是我一個人的,而是靠許多人的幫忙才能成就!」諾凡感恩地說。他期待未來能讓更多人認識阿美族的特色美食。

    感恩惜福親送食物包

    68歲的林阿嬤已失智2年,目前只能仰賴林阿公照顧。林阿公拖著佝僂的身子種菜,常常一回家就找不到在外迷路的阿嬤…。目前兩老靠老人年金和種菜維生,孫子雖得了獎,但生活仍十分辛苦。

    每次送食物包到個案家,只要諾凡和其他到外地求學的孩子在部落,美枝傳道都會請他們一起來幫忙送食物包。

    「以前我們部落的孩子聚在一起時,都會抱怨為什麼家境比別人差,但當他們把食物包送到到受助家庭時,看到還有很多人比他們生活更艱苦,就開始懂得感恩惜福了!」美枝傳道說。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is.gd/3N6J1l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戲如人生 我的媽媽是ENY

  • 安徒生和莫札特的創意
  • 張芷芸
    上一篇
    下一篇

    9月22 日,《我的媽媽是Eny》音樂劇在板橋藝文中心首演,大獲好評。本劇以現代新女性角度,詮釋雙薪家庭女性、移工,以及新住民三個不同身分的媽媽,在家庭、社會、文化中的掙扎。而為了支持1919 陪讀班,《我的媽媽是Eny》一劇還特別捐贈公益票,民眾只要捐款1200 元,資助一個弱勢兒童一個月的陪讀費,即可獲贈入場券一張。

    離開家成就另一個家

    《我的媽媽是Eny》是齣笑中帶淚的音樂劇,由郎祖筠導演、黃韻玲擔任音樂總監,在編劇謝淑靖與製作人林奕君共同合作下,邀集歌手羅美玲與演員陶傳正、譚艾珍等人共同演出。

    劇情講述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因為爺爺中風又失智,夫妻倆因工作忙碌,因此雇用來自印尼的Eny,連帶也照顧國小三年級的兒子小杰。而擔負照顧一家老小的Eny,同時也心繫遠在家鄉的兒子。兩端掛心勞力,備感煎熬。這齣戲最貼切的註解,就如同Eny 所言:「我們都是離開自己的家庭,去成就另一個家庭的新住民!」很多觀眾看完出來後都笑著問:「你哭了幾次?」

    感謝這些外來的「家人」

    該劇音樂總監黃韻玲曾擔任2009 年1919 陪讀計畫的公益勸募代言人。她說:「台灣早從十多年前便有外來移工幫助陪伴許多家庭,我們家也是其中之一,這些外來家人我們一點都不陌生。我奶奶活到103 歲,中間經歷了3 位外籍看護。真的很感謝這些外來的『家人』。沒有人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她們值得我們用更多的愛來回應。」

    用音樂說故事, 比語言更多了份感染力。Eny 因被雇主誤會,唱了一曲「思鄉」:「為什麼我在這裡,代替別人的家人在這裡?」唱來格外讓人動容,深刻地呈現離鄉背井的心境。黃韻玲說:「當過演員,讓我更能掌握住音樂劇的表現。編曲時總有畫面, 讓我不斷有靈感寫出音符。」劇中由8 位小演員唱出輕快的「我的媽咪是Eny」,便是黃韻玲用孩子的直覺,寫出又歡樂又蘊含父母期待的作品,句句觸動人心。

    製作人林奕君,長年支持陪讀計畫。其生活就有如音樂劇中職場媽媽的角色,在追尋創業夢想與照顧家庭之間,不斷擺盪著。「劇中的Eny 也曾是我真實生活中的重要家人,當她照顧我奶奶時,也協助照料我的兩個寶貝孩子。她會把孩子的照片帶在身上,分享給她的朋友,就像是她自己的孩子。她對我家人的愛,不少於我們自家人。」

    在愛裡我們不分彼此

    就像Eny,1919 陪讀計畫所幫助的弱勢家庭家長,也是為了維持基本生活而努力打拼著。而每個1919 陪讀班的老師也像Eny 一樣,陪伴著每一個需要關懷的孩子,給予爸媽般的愛。

    《我的媽媽是Eny》9 月的新北巿場次,特別邀請了1919 陪讀班的媽媽們一起來看劇。新北市三重三光1919 陪讀班的江佳樺老師,帶了5 位陪讀班孩子的媽媽到場觀賞。這些媽媽有的是單親,相當辛苦地撐起一個家,第一次有機會進到板橋藝文中心看戲,都很興奮。

    三光1919 陪讀班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是新住民二代,佳樺說:「受邀來觀賞的外籍媽媽看完都哭慘了, 她們有的被家暴、辛苦照料家裡老人…。有的為了扶養孩子,還要出外辛苦工作。孩子和我相處的時間,常比和媽媽相處的時間還多。有時孩子連晚餐都只能和我一起吃,因為媽媽實在太忙了…。」

    不論是台灣職場媽媽、外籍移工媽媽、新住民媽媽…,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難處,但在愛裡,我們便能不分彼此,以恩慈相待,相互扶持。《我的媽媽是Eny》新北場演完後,10 月台中場及12月新竹與高雄場接續演出,歡迎上網訂票,進場觀賞這齣動人好戲!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is.gd/Lz1qao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愛在中秋 食在優糧

  • 簡伯駿
  • 李淑美
    上一篇
    下一篇

    中秋節前夕,桃園市政府「安家實物銀行」將關懷擴及弱勢家庭孩子,9 月27 日於桃園保羅1919 陪讀班舉行「愛在中秋.食在優糧」活動。桃園市鄭文燦市長親自致贈月餅與文具包,並與陪讀班學童共享惜食料理,身體力行,宣導食物不浪費的議題。

    安家實物銀行 籌畫優食計畫

    當天享用的6 道惜食料理中,「馬鈴薯燉肉」、「南瓜燉菜」及「香菇肉燥」都來自1919 食物銀行台中園區中央廚房的「惜食調理包」。為服務弱勢家庭孩童,鄭文燦市長率市府同仁更在現場為孩子們打菜。鄭市長表示,市府目前正在籌畫「優食計畫」,未來將媒合過剩可用的生鮮食材,分贈老人關懷據點。

    救助協會鄭夙珺副秘書長介紹「惜食調理包」,主要由「醬料包」與「材料包」組成,食材來源大多為農場、賣場過剩或規格外的生鮮食材。經台中園區的專業廚師設計菜單,在符合H A C C P標準的中央廚房製成,再經過真空冷凍,專門提供偏鄉1919 陪讀班或無供餐能力的社區老人食用。拿到調理包的人,只要簡單復熱、烹煮,即可享用。

    1919 惜食料理包 為陪讀班孩子營養加分

    保羅1919 陪讀班目前有17 位國小、國中學生,大多來自單親、新住民、隔代教養、中低收戶等經濟弱勢家庭。陪讀班呂佳琪老師表示,學期間,陪讀班的服務自中午開始,直到晚上8 點半。暑假期間,陪讀班則是早上8 點至下午5 點,幾乎取代學校照顧的功能。「暑假每天都要提供午餐,對陪讀班的經營來說很吃力,還好有1919 食物銀行的『惜食調理包』,減輕經費壓力,也節省不少備餐時間!」

    呂佳琪說過去陪讀午餐大多是炒飯、水餃或煮麵,但今年開始有惜食調理包,孩子吃到了更豐富的菜色,有肉醬、咖哩口味,還有孩子最愛的香菇肉燥調理包,每回都吃得津津有味呢!「我們也會跟孩子解說惜食調理包的來源,教導他們惜食愛物,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如果有吃不完的調理包,陪讀班會送給一些家長工作不穩定的家庭,讓孩子們帶回去當晚餐。「1919 食物銀行也不時媒合一些賣場、企業的物資,例如鯛魚、鴨子、魚丸等給孩子們加菜,幫助孩子們的發育,提供足夠的營養。」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is.gd/Lz1qao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中秋月 送餅暖心

  • 編輯室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為讓弱勢家庭也能過一個溫暖的中秋佳節,1919 食物銀行每年都在中秋前夕致贈受助家庭月餅。今年也不例外,在9 月初發完食物包後,又於月底加發每戶一盒月餅。其中有460 盒來自老字號糕餅公司「郭元益」,800 盒來自民眾透過愛食網認捐育成基金會憨兒們製作的月餅,其餘2600 盒則由救助協會募款另行向育成訂購。

    好可愛的幸福圈圈

    「郭元益」不僅捐贈460 盒總值超過40 萬的「T S U M T S U M ─幸福圈圈」,也另行捐贈20 萬元,這是該公司連續第二年在中秋節前夕捐贈。「T S U M T S U M」系列禮盒,由迪士尼授權,包裝印有圓滾滾、Q 版的米奇、小熊維尼等卡通人物。這批月餅全數送到中區個案家庭,許多收到的家庭都直呼:「好可愛、好幸福」差點捨不得吃。

    在郭元益人稱「阿嬌姊」的吳玉嬌執行長表示,因為Q 版的卡通造型給人幸福感,因此特別適合用在喜餅與彌月禮。這次捐贈的「幸福圈圈」,定位為中秋禮盒,只在中秋節期販售。阿嬌姊說:「其他時間買不到喔!」

    去年郭元益公司主管透過《1919 救助》月刊,得知1919 食物銀行整合了社會資源,不遺餘力地幫助弱勢朋友不斷炊,看到這樣的努力,阿嬌姊說郭元益也願意一起來幫忙。「為了支持1919 食物銀行,去年我們即捐贈了440 盒月餅及20 萬現金,今年持續跟進,除了傳遞溫暖,也盼拋磚引玉,吸引更多愛心企業跟進!」

    阿嬌姊認為,透過捐贈月餅,能將溫暖的力量注入經濟弱勢朋友的心中,讓他們更有力量面對人生挑戰。內心有了力量,才有力氣扭轉生命的頹勢。她說:「貧困只是一時,只要努力面對,積極解決問題,路就會愈走愈寬。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這過程當他們的啦啦隊,幫他們打氣,陪他們走出這段人生低谷。」

    給辛苦家庭一些溫暖

    救助協會秘書長夏忠堅說:「中秋節對許多受助家庭來說,不要說烤肉或吃團圓飯,有時連吃飽都成問題。因此,每年9 月,1919 食物銀行在送食物包之餘,也都會進行中秋月餅勸募活動,好為這些辛苦的家庭帶來一些節慶的溫暖,讓他們不只吃飽,也能應景地吃到月餅,過一個溫馨中秋夜。」

    1919 食物銀行處長張謙方表示,得知今年募月餅難度大,許多愛心企業與民眾都慷慨解囊,或訂月餅或捐現金,不足數量再由1919 食物銀行自行購買補齊。衷心希望每一個弱勢家庭都能有一個暖心又平安的中秋佳節。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is.gd/3N6J1l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讓孩子更自信勞倫斯用運動改變世界

  • 台灣賓士、簡伯駿
  • 李淑美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 年台灣賓士引進國際資源,與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 陪讀計畫合作,展開為期3 年的「台灣勞倫斯體育公益計畫」。今年4 月更結合台電女籃球員的師資,展開為期16 週的「假日體育班」;盼藉體育提升1919 陪讀班孩子的體能、品格與自信。

    投進許多不可思議的球

    9 月9 日台灣賓士假台北市立大學舉辦「台灣勞倫斯公益籃球賽」,共有7 個1919 陪讀班、126位學生參加。最後由球賽冠軍線西1919 陪讀班、亞軍太平1919 陪讀班合組成冠亞精英隊,在現場與藝人、台電女籃、救助協會、台灣賓士及勞倫斯貴賓共同組成的VIP 明星隊競技。經過精彩的籃下纏鬥,最後由VIP 明星隊以46:26 贏勝冠亞精英隊。

    台灣賓士總裁邁爾肯表示,一早看見孩子們在比賽中,投進許多不可思議的球,讓他分驚喜。當他知道孩子們因為參加假日體育班,更有自信與毅力,品格與課業都有明顯進步時,他表示這就是「以運動改變世界」的最好例子!

    孩子們受寵若驚

    來自彰化埔鹽的楊友欽老師表示,「假日體育班」透過品格短片、勵志故事開擴了孩子的國際視野,並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的品格。而台電女籃的職業球員,遠從台北下郷來到彰化當志工,教孩子們打球,更讓孩子們受寵若驚。

    台中太平1919 陪讀班有10 個孩子參與假日體育班。「這裡的孩子本來都不太愛運動,很沒自信,缺乏自我突破的動力,每當遇到問題就想逃避!」陪讀班老師朱琬琪師母說。但經過「假日體育班」半年來的8 堂課後,孩子開始有了突破。「因為參與假日體育班,這群孩子長期同進同出,培養出團隊的凝聚力。」孩子的改變,讓琬琪分感謝勞倫斯體育公益計畫。

    幫孩子找到升學方向

    假日體育班提高了孩子的自信與品格,同時也幫助一些孩子找到升學的方向。來自彰化線西1919 陪讀班的小義(化名),因為假日體育班的訓練,讓他得以申請到高中體育班。

    小義的媽媽來自菲律賓,媽媽在回菲律賓探親時生下他,後來媽媽回台,小義則因護照問題,加上家裡經濟不佳,一直被留在外公家。直到13歲時,在救助協會幫助下,才得以來台。剛來時連國語都不會講,來台第二年就上國一,課業完全跟不上。幸好線西1919 陪讀班以一對一的方式教導,小義才得以順利升學,如今又能在體育的天地找回自信,令人感動又感恩!

    捐款支持台灣勞倫斯體育公益計畫
    https://is.gd/4fw2wn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is.gd/Lz1qao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
    2017年11月號

    封面故事


    Do Your Best
    650位勇士雙北城市歷奇
    250位勇士中區雲端體驗
    關關難過 關關過

    理事長的話


    誰來為他們調薪?

    特別企劃


    夕陽.湖畔.愛

    1919食物銀行


    從領食物包到到亞洲食神

    愛心花園


    戲如人生 我的媽媽是ENY

    THE UPDATE


    愛在中秋 食在優糧
    中秋月 送餅暖心
    讓孩子更自信勞倫斯用運動改變世界
    Previous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