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我們
    機構簡介
    年度報告
    年度計畫
    服務據點
    聯絡我們
    人力招募
  • 我們的服務
    1919食物銀行
    1919陪讀計畫
    1919急難家庭
    1919重災救助
    1919旺得福計畫
  • 財務徵信
    捐款徵信
    財務報告
    捐款紀錄查詢
  • 即時消息
    最新消息
    救助月刊
    活動專區
  • 會員專區
  • English
參與捐款

當少子化遇到人口老化

  • 編輯室
  • 夏忠堅
    上一篇
    下一篇

    少子化不是新聞,人口老化也不是新議題,但這兩個問題同時存在的社會將要面對什麼嚴峻的挑戰,倒很值得深思!

    1950 年代是台灣生育率的高峰期,平均每名育齡婦女生育6 ~ 7 個子女。1964 年「兩個恰恰好」的家庭計劃推出,1998 年首次顯露「少子化」危機,總生育率降至1.5 人。根據國發會「人口推估」報告分析,台灣將在2021 年達到人口「零成長」。可見少子化已是「不可逆」的狀態。

    觀察學生就學數最能感受到少子化的威脅。2012年6 至21 歲學齡人口為447.3 萬人;2022 年估計將減少111.9 萬人(25%)。而2019 年國中會考報名人數為215,219 人,較2015 年的285,295 人,少了7 萬人。

    高中升大學也同樣受到少子化的嚴重衝擊。2019學年度大學新生人數約有24 萬人,因新生人數減少,估計將有172 個系所停止招生。到了2028 學年度,大學新生將僅剩下15.6 萬人左右。屆時停止招生的,將不只是單獨系所,而是不少大學勢必將因招不到學生而被迫退場。

    讓我們再從少子化調頭來看人口老化。2018 年3 月,台灣65 歲以上人口比率突破14.05%,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高齡社會」;台灣社會每7 個人中,便有1 個人是老人。據估計,2026 年,台灣更將成為「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超過20%),比日美等國高齡化速度更快。

    少子化與高齡化所產生的結果,當然就是「高扶養比」。扶養比是指依賴人口對有工作能力人口的比率。2012 年台灣人口扶養比為34.7%,是歷年最低點。之後即逐年上升,估計2060 年將為97.1%。若僅觀察老年人口對青壯年人口之扶養負擔,2012 年約每6.7 個青壯年人口扶養1 個老年人口,估計至2060 年將降為1.3 個。

    這些冰冷統計數字的真實意義是:如果我們不能好好栽培現今的孩子,將來就沒有足夠的人有能力照顧上一代、扶養下一代。這才是少子化、人口老化所將面臨的嚴峻挑戰!

    2018 學年度上學期,救助協會補助1919 服務中心所設立的國小陪讀班有161 間(服務2051 人)、國中班有70 間(服務611 人),共資助2,662 位經濟弱勢家庭的國小、國中班學生(各班實際服務人數共4,895 位)。在國小班中,6 年級學生所佔比例最高(21.4%),其次為5 年級生(20.5.%),1 年級生最少(8.2%),這也是另一個少子化的現象。

    就因為少子化嚴重,加上國小陪讀班孩子畢業進入國中,而青春期少年更需人陪伴,因此我們從2009 年開始支持設立國中陪讀班(補助每班每名學生2000 元)。10 年來,人數逐年增長,目前國中班學生已佔所支持陪讀班學生的1/4。

    108 學年度(2019.9~2020.8)「1919 陪讀計畫」預計資助國中小弱勢家庭學生3000 人與80 個多元才藝班,總經費高達6000 萬元。懇請支持,惟願所有國小、國中陪讀班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長,承擔未來家庭、社會的重任!

    陪伴弱勢家庭孩子成長茁壯,以承擔未來家庭和社會的重任!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06月號
    本期目錄

    站在我這邊

  • 鬥士陳創意工作室
  • 編輯室
    上一篇
    下一篇

    Stand By Me

    當夜幕降臨
    大地一片漆黑
    月亮是我們唯一能見的光
    我不怕,我不怕
    只要有你站在我這邊

    親愛的,站在我這邊
    喔,站在我這邊
    站在我這邊

    即使天空終將塌陷
    山岳崩裂入海
    我不哭,我不哭,一滴淚也不流
    只要你站在我這邊

    不管你遇見什麼麻煩
    請站在我這邊
    站在我這邊
    請站在我這邊
    站在我這邊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06月號
    本期目錄

    我想有個家

  • 鬥士陳創意工作室
  • 張芷芸
    上一篇
    下一篇

    暗夜的火光,微弱盼望。如同你的靈,在我身上,在我心中湧流…盼望永不止息。」寂靜的午后,悠揚琴聲伴隨著清亮嗓音,從鐵皮屋中傳出,像是少女的獨白絮語…。突然,隔壁工廠傳來切割大理石的刺耳聲響,劃破天際,把人的思緒拉回現實中。

    從小就被丟來丟去

    花蓮吉安鄉東昌村是傳統的阿美族部落,村民們不是從事觀光服務業,就是在大理石廠工作。唸國三的小希( 化名) 和兩個弟弟,就靠阿嬤在大理石廠打工養活他們。5 年前,小希和弟弟們來到東昌1919 陪讀班,從此為他們打開一扇希望之窗。

    小希的媽媽19 歲就生下她,後來又陸續生了兩個弟弟。因父母離異,小弟10 個月大時就和大弟被安排到寄養家庭。而小希則在爸媽和阿嬤間來來去去。

    直至8 歲時,小希才和弟弟、爸爸住在一起。但或許是還年輕,又是一個大男人,小希的爸爸無法好好照顧他們,使得他們常有一頓沒一頓的,或根本找不到人。後來爸爸隻身到北部工作,便把三姊弟丟給阿嬤。

    牧師就是孩子的媽

    花蓮東昌1919 陪讀班的劉金妹牧師,就像孩子們的媽,用心陪伴每個孩子,每晚都會煮熱騰騰的晚餐,讓他們吃飽再回家。「每個孩子都是寶貝,雖然他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家,但陪讀班會陪伴他們,用生命影響生命,讓他們將來成為社會的祝福。」金妹牧師說。

    因著1919 陪讀計畫補助陪讀班開設多元才藝課程,小希學會了渴慕已久的鋼琴。才藝老師莎莎說:「小希原本連識譜都有困難,但不到3 個月,就能彈奏出完整的曲子,很認真,很努力。」

    學琴不但打開了小希原本抑鬱的心門,也讓她有了追求夢想的勇氣。不論心情好壞,她都會藉彈琴抒發,「她不是一個容易將情緒表現出來的孩子,總是笑臉迎人,不想讓別人覺得自己不OK,還好彈琴讓她有了發洩的出口。」

    有時也會心生怨懟

    6 歲後,小希就不曾再見過媽媽,爸爸則一年才回來一次。所以她對爸媽的記憶,只剩下爭吵!有時小希也會心生怨懟,「為何我要生在這個家?我好像是多餘的。」「有時,甚至會想是不是我的錯,讓爸媽常吵架,讓他們麻煩變多…。」小希淡定地說著,但神情難掩落寞。

    「常看見同學們全家出去玩,但這些從來不曾出現在我們家。」從小即使看到想要的東西,小希也從不敢說出口。「小時候一直希望爸媽能和好,但他們總是在吵架,我真想逃走。」小希倒抽了一口氣,才又微笑地說:「但我終究還是沒有離家出走的勇氣!」

    陪讀班是真正的家

    小希在人前總掛著微笑,努力乖巧是大家對她的印象,但其實她是在壓抑。陪讀班羅彥樺老師和小希亦師亦友,情同姊妹。常安排精心時刻,約小希一起下午茶或談心。

    「小希剛來時很沉默,因父母缺席,只能自己照顧自己,強逼自己加速長大。有時她太過堅強,我反而希望她能好好哭一場。許多孩子會一直複製上一代的模式和歷程,而陪讀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幫他們建立自信,克服挑戰,破除一代傳一代的不幸。」彥樺老師說。

    現在小希每天下課後,都會先在國小班當助教,陪伴比自己小的孩子,然後再回國中班唸書。陪讀班就像她另外一個家,甚至是真正的家,因為這裡有比爸媽更疼愛她的老師。

    強迫自己堅強起來

    小希的阿嬤今年60 歲,在大理石廠工作已有10 年。即使身體不適,阿嬤也總是硬撐著,就怕沒錢吃飯。去年,金妹牧師幫她們申請了1919 食物包,讓阿嬤寬心不少。但才沒多久,阿嬤就被確診為食道癌,「我胸口常不舒服,咳不停,直到咳血了才開始緊張。但因為要工作,沒時間去醫院檢查。後來喉嚨長腫瘤,切片檢查才知不妙。」

    「住院時,都靠小希照顧我,我很怕哪天我真的不在了,他們怎麼辦?」說完淚水不禁奪眶而出。還好今年初中華海洋生技與救助協會合作,開始送「褐抑定」( 小分子褐藻糖膠) 給罹癌的個案,阿嬤才能補充點營養。

    阿嬤的身體每況愈下,讓小希一直提心吊膽,「有時聽到有救護車的聲音,都會心跳加快,很怕是阿嬤病倒了。」金妹牧師說:「其實小希自己還是個孩子,但卻要姊代母職,強迫自己堅強起來。有時看到她無助到想哭,卻又哭不出來,真讓人心疼。」說著說著,金妹牧師自己都哭了。

    想都不敢想的事

    小希熱愛畫畫,國二時,她利用午休時間主動和美術老師練習。在努力勤練下,她花了3 個學期,用粉彩筆不斷堆疊和修改,完成了讓人驚豔的原民親子圖。畫中穿著豔麗傳統服飾的慈母揹著眼神靈動的孩子,透露出她對母愛的渴望。

    這幅畫得到今年全國國中美術比賽花蓮縣初賽西畫組第2 名,王智玄老師說:「小希非常乖巧,十分好學。原本不擅長數學,在不斷努力下,現在竟也成為強項之一。她的成績始終保持在前段,未來將以國立高中和大學為目標,這是她初入國中時,想都不敢想的事。」


    一把希望的鑰匙

    對於未來,小希認真地說:「我想打工分擔家計,讓阿嬤不要那麼辛苦。」但又有點耽心地說:「阿嬤希望我從軍,未來比較沒有經濟壓力,我也不想讓阿嬤耽心…,但我好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當歌手或會計…。」小希炯炯有神地說著。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只要讓他們感受到真實的愛,他們的生命就可能被翻轉。我給了小希一把陪讀班教室的鑰匙,不管開不開心,只要她想彈琴,隨時都可以來彈。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讓她知道,不管如何,我們都會在她身旁,而且一直都在。」

    這不只是一把教室的鑰匙,讓小希能打開陪讀班的門,更是一把希望的鑰匙,為她打開生命的無限可能。

    我想有個家紀錄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pde_JXk9ak

    鐵皮屋裡的孩子

    東昌1919 陪讀班目前國小學生15 位、國中10 位。鐵皮教室每到夏天便如烤箱,孩子常熱到中暑。目前陪讀班正籌款購置冷氣,希望讓孩子能在適溫中成長學習,不再烤到頭昏腦脹。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06月號
    本期目錄

    媽媽是什麼?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愛國蒲部落位於台東大武鄉,居民以排灣族為主。入夜後部落異常寧靜,因為這裡沒有網咖與卡拉OK,甚至也聽不到狗叫。「我們這裡真的沒有狗!」愛國蒲1919 陪讀班主任,伊雅斯.蜀萊萊牧師笑著說。牧師頭髮黝黑茂密,配上粗框眼鏡,看起來就是個型男,時尚感十足。

    叫我第一名

    目前愛國蒲1919 陪讀班有國小生8 名,國中生6 名,都來自附近的大鳥國小愛國蒲分校。牧師表示,學校學務主任會介紹有需要的孩子前來。雖然陪讀班位置比較偏遠,但卻年年獲獎。

    牧師一一數算:「有全國原住民繪畫特優、台東縣英文朗讀第一名、台東縣英文說故事比賽獎,連去年大鳥國小縣長獎也是我們班上孩子獲得。」104 年還有5 名孩子,保送進台東均一實驗高級中學國中部,學雜費全免。「誰說原住民女生只能當護士,男生只能當兵?只要好好教育,他們也能闖出一片天。」

    有刺激有成長

    由於擔任過社工,牧師特別會找資源。前年暑假,就曾帶所有師生去台北旅遊3 天,全部12萬的費用都是他募的。平時他也會引進各種師資與營會,讓孩子學作文、數理、英文、繪畫、音樂等。他的教育理念是:「有刺激才有成長」。從成果來看,的確「刺激」得很有果效。

    然而,牧師與老師們也常被孩子「刺激」。去年暑假,牧師邀請台灣棋王王元均來陪讀班,竟意外地改變了自己的觀念。大竹(化名)不管何時何地都在放空,在老師眼中,他是個普通,甚至憨直的孩子。但與棋王對弈時,卻大大展露下棋的天分。棋王離開前,還指著他說:「這孩子是明日之星!」牧師發現,真的每個孩子是獨一無二的,不能用一個模子把他們全框住。

    我也有媽媽了

    唸國二的小雅(化名)小一時來陪讀班,從小爸媽離異,小雅跟開怪手的爸爸住一起。但爸爸酗酒嚴重,不是在喝酒,就是醉倒在路邊。小雅常摸黑,在村子裡到處找爸爸。剛到陪讀班時,她發育不良,個子特別小。身上因沒洗澡發出異味,頭上還有頭蝨。有的同學退避三舍,有的則出言取笑,小雅只能躲在角落。

    牧師制止了同學的行為,請聆聆老師帶她去梳洗。身上少了味道,小雅有了點自信,與同學也慢慢熱絡了起來,其中還抱括聆聆老師的女兒小薰(化名)。

    有一次小雅看著小薰喊聆聆「媽媽」,她問:「老師,為什麼她喊妳『媽媽』,『媽媽』是什麼?」原來,小雅的小腦袋裡沒有「媽媽」的概念。心疼的聆聆彎下腰來捧著她的臉,柔聲說道:「因為她是我生的呀!」說完抱了抱她;「小雅也可以叫老師『媽媽』,因為老師也愛你哦!」聽完,小雅開心地笑了:「我有媽媽了!」

    每晚上演尋親記

    陪讀班每天晚上8 點關門,小雅總是最晚走的,因常等不到爸爸來接,逼得老師們常要帶小雅上演「尋親記」。最後為了讓小雅生活更規律,晚上有個固定地方住,陪讀班找上她的姑姑,希望小雅能住到她家。

    「欸,不好啦,我開店都忙到很晚,家裡又小,不適合讓孩子來。」開雜貨店的姑姑面有難色,搬出各種理由拒絕。原來小雅會偷東西!

    有一次小雅失風,同學告到聆聆那裏。於是聆聆將小雅帶進房間,對她說:「小雅,老師愛妳,但偷東西是不對的。妳如果真的偷東西,跟我說,老師會買給妳,知道嗎?」小雅眼眶泛紅,點點頭:「是的,媽媽。」從此,小雅沒再偷過東西。

    只要好好教育

    原來姑姑以前就曾接她來家裡,但錢或商品常常不見,屢次勸導無效,只能讓她離開。還好,經過多次溝通,姑姑終於接納了小雅,還讓她幫忙顧店,儼然是個小管家。

    小雅後來品學兼優,尤其數學特別好,成為班上的小老師。3 年前,還以縣長獎自大鳥國小畢業。若沒有陪讀班,小雅很可能輟學、在街上遊蕩,或因偷竊進感化院,在貧窮循環中虛度一生。

    伊雅斯牧師的「刺激教育」,改變了小雅與許多愛國蒲部落孩子的生命。誠如他所說:「只要好好教育,我們的孩子也能闖出一片天。」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06月號
    本期目錄

    天意憐幽草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雲林虎尾街上,常可見一幅「母女四貼」的景象。媽媽騎車,前面站一個,後面擠兩個。「前面的妹妹如果睡著了,我還得一邊騎,一邊扶咧!」她是38 歲的玉芬(化名),前年離婚後,便獨自撫養3 個女兒。

    無依無靠 養育三女

    玉芬從小由外婆帶大,媽媽在她有記憶前就過世了,父親則音訊全無。14 歲外婆過世後,她便一個人生活。「早上在科技公司上班,晚上讀夜校,有時還得去PUB 兼差到凌晨。」她說。

    她與先生俊庭(化名)是新竹電子廠的同事,兩人結婚後就搬回雲林土庫公婆家。她專心當家庭主婦,陸續生了兩個女兒,玲玲與彤彤(皆化名)。但沒多久,俊庭就沾染了毒品,白天上班無精打采,晚上則通宵打電動。最後工作沒了,他便索性當起啃老族。

    失業後的俊庭開始對玉芬大小聲,甚至動粗。而公婆對俊庭百般袒護,不管玉芬說什麼,反正都是她的錯。實在撐不下去了,玉芬堅持離婚。4 年前,拉著大女兒,抱著二女兒,玉芬搬到虎尾,而當時她還懷著老三。

    沒錢、沒工作,她只能向乾姊求援。「阿芬,這7 萬先拿去應急!」靠著這筆錢,她租了間套房,將兩個女兒送到幼稚園,然後挺著肚子到人力仲介公司當業務。

    走到盡頭 想起1919

    半年後,老三巧巧(化名)出生了。看著懷中的女兒,玉芬心裡百感交集:「這陣子不能工作,錢又花光了,房租、飯錢、孩子的學費,怎麼辦?突然,玉芬靈光乍現:「打給1919 救助協會好了!」之前因為家暴,她多次撥打衛生福利部的113 保護專線,常聽社工提起1919。

    玉芬很快聯絡上虎尾1919 服務中心,當時主任的江革姬傳道立刻前來關懷。江傳道很快替她申請了1919 急難金,讓玉芬幫孩子繳註冊費。「幸好有救助金,玲玲與彤彤才能去幼稚園。」玉芬感謝地說。耶誕節時,江傳道還請玉芬母女來教會,很多會友也都過來關心她。「教會真的很不一樣,感覺很溫暖。」

    孩子特殊 狀況百出

    不久,江傳道離開虎尾,改由新到任的廖閔郎傳道夫婦關懷玉芬。因工作是業務性質,玉芬收入不穩,但一個月包含房租等開銷,最少也要2 萬5千元。於是廖師母除了救助協會的資源,還替她申請了芥菜種補助。加上玉芬自己申請了家扶、世界展望會與低收入補助,一個月有1 萬3 元左右,不無小補。此外,服務中心也替她申請了1919 食物包。玉芬說:「沐浴乳、洗髮精、洗衣粉,都很實用。省下來的錢,就能幫巧巧買尿布和奶粉了。」

    或許受爸媽離異的影響,孩子們的狀況並不佳。5 歲的老二彤彤學習遲緩,每週得去醫院復健,同時合併情緒障礙,一不如意便打人或自虐,還常在床上小便。「看到她頭上的疤嗎?上次她用頭撞牆,鮮血直流。」此外她還會偷東西,大姊玲玲也因此跟著偷。因為,「妹妹可以偷,為什麼我不行?」老三巧巧有過動症,坐不住,喜歡爬窗戶、高台,常把玉芬嚇到半死。

    為了女兒 再苦也撐

    玉芬一個人要獨自帶3 個特殊兒童,「師母,我真的好累,好想死喔!」「說什麼傻話,妳走了,孩子怎麼辦?」「就給俊庭照顧吧,反正他們家又不缺錢。」「妳忘記當初離開他的原因?俊庭吸毒又有暴力傾向,3 個女孩怎能交給他?」

    師母的話點醒了玉芬,孩子,無論如何得自己帶。每當負面想法浮現,她就逼自己想起俊庭吸毒的臉、暴力的言行,與公婆的溺愛。然後擦乾眼淚,再繼續往前行。現在玉芬的工作已穩定許多,最大的目標就是把欠乾姊的錢還清,「我已經還1萬了!」玉芬開心地說。

    生活雖辛苦,但玉芬偶爾也會小確幸一下,載孩子們四貼出遊。有次她們去古坑玩,回來時下起大雨。她趕緊讓大家穿起雨衣繼續趕路,「結果騎到一半,老三睡著了,我還得一手扶著她,真是驚險萬分。真的好希望能買一台中古車,平常載女兒們上下學,假日時能一起出遊。那種不用擔心颳風下雨的感覺,一定很好。」玉芬說。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06月號
    本期目錄

    水上的超級阿嬤

  • 簡選
  • 簡選
    上一篇
    下一篇

    嘉義水上鄉龍德村有許多紅磚老房子,73 歲的阿娥嬤( 化名) 與老伴就住在其間。一旁的鐵皮屋,則住了她2 個兒子與6 個孫子。「若不是大兒子阿榮(化名)生意失敗,把厝賣了,否則我們還住街上的透天厝呢!」阿娥嬤說。

    兒子跑路 錢莊逼債

    53 歲的阿榮原是捆鐵工程行的老闆,生意不錯,還在街上買了棟透天厝,把爸媽從老磚房接來一起住。但13 年前因周轉不靈,公司倒閉,欠了高利貸一堆債。即使把透天厝賣了,仍有幾百萬的缺口。怕兒子遭黑道威脅,阿娥嬤四處託人幫忙,最後將阿榮弄到外地,幫人顧賭場。

    阿榮剛走,印尼籍的太太不堪壓力求去,留下4 個孩子給阿娥嬤。她千叮嚀、萬交代孫子,「若碰到不認識的,不可以說恁老爸的名字,免得你們被人抓去!」除了到處想辦法籌錢,她還得應付不時上門的黑衣人。

    「阿嬤,你兒子咧?欠錢不用還喔!」「不知道啦,公司倒了,人走了。」面對凶神惡煞的黑衣人,阿娥嬤面無表情,冷靜以對。「上好恁毋知啦,不給個交代,別怪我們不客氣哦。」黑衣人瞪大眼睛,語氣凶狠。「態度免呷壞,你叫慶仔,住在街上農藥行隔壁4 樓。」慶仔大吃一驚,氣焰立刻收斂不少。

    原來阿娥嬤找人查明慶仔等人的底細。「我們如果出事,他們也別想好過!」她氣憤地說。發現阿嬤不好惹,錢莊只得妥協,最後100 萬欠款以10萬解決。原以為事情解決了,沒想到後來又有黑衣人上門。追問之下,才知阿榮還欠3、4 家地下錢莊錢。不得已,阿娥嬤只好把祖先留下的一塊地賣了,「每晚都睡不著,就怕明天又有人上門。」阿娥嬤說。

    一家9 口 食指浩繁

    「阿榮生意失敗後,不久老二阿德(化名)也中風了。他的太太同樣選擇離開,留下2 個孫子給我們照顧。」阿榮在外地過著流浪的生活,兩老、中風的二兒子、6 個孫子,又擠回原來的紅磚房。阿娥嬤嘆氣說:「為了6 個孫子和兒子,我們夫妻倆又開始捆鐵,有時還得下田種菜,貼補家用。」

    阿榮的長子阿茂(化名)生來有多重障礙,得按時吃藥。一家人就靠著兩老綁鐵、低收入補助、阿茂每月4 千8 百元的殘障補助過活。但一家9 口,食指浩繁,有時想向親友借貸,也屢遭閉門羹。「人一失敗,親戚朋友全走光。」阿娥嬤經常終夜無眠,以淚洗面。



    1919 食物包 餵飽一家

    前年透過水上國中老師介紹下,來到嘉義水上1919 服務中心接受幫助。志工替他們申請了1919食物包。「1919 食物包的東西都好好用,尤其是米,可以餵飽我們一家9 口。」有了食物包,阿娥嬤心裡就踏實了,再也不用擔心6 個孫子會餓肚子。「志工們也常來看我,實在揪感心ㄟ。」她笑著說。

    債還完後,阿榮回家繼續做綁鐵工。而他與弟弟阿德各有一個成年兒子,最近也加入捆鐵,家裡經濟負擔減輕不少。有位志工還是感受到阿嬤的心事,「阿娥姊,妳有蝦米代誌,可以與我說,看能不能幫上忙?」「唉,還不是阿良(化名)

    建立自信 走出陰影

    阿良今年18 歲,當完兵後就關在家裡,不肯找工作。了解阿良的問題後,志工便邀阿良到園裡幫忙。頂著烈日採荔枝雖然辛苦,但阿良頗有成就感,慢慢地也願開口了。

    「我是害怕跟陌生人講話,才一直不敢出去找工作…」可能是從小媽媽離開,影響自信,阿良一直很害怕跟陌生人接觸,也不相信他能做好一件事。而採荔枝看似簡單,卻讓他有了成功的經驗。「阿良,你要不要試著跟你大伯去捆鐵?」「我試試!」看到阿良變了,阿嬤終於露出久違的笑容。

    在水上1919 服務中心以及水上教會的同工關懷扶持下,阿娥嬤一家漸漸走出低谷。她感謝地說:「謝謝教會志工的陪伴與救助協會的幫忙,讓我們感受到社會還有溫暖、有盼望。」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06月號
    本期目錄

    今天我們要玩什麼?

  • 簡選
  • 簡選
    上一篇
    下一篇

    台東協同會1919 服務中心位於台東市區,從2016 年9 月開設1919 旺得福俱樂部至今。以70 ~ 80 歲的女性長輩居多,目前穩定參加的約有15 位。服務中心團隊分工細,有班長、副班長、文書、團康、舞蹈、專題教導、攝影等同工,是個強而有力的事奉團隊。

    推動俱樂部的張馨如傳道表示:「多數的阿嬤因喪偶獨居,生活較孤單,來到這邊能結識新朋友,擴展人際關係,彼此陪伴,互相照應,除了心情會比較開朗之外,還能彼此鼓勵,互相加油打氣。」

    年過70 更要動

    協同會台東教會的旺得福俱樂部於每週五上午9 點半至中午12 點舉行,並提供午餐。所有的費用除了有教會支持以外,也鼓勵大家自由捐獻。二個多小時的活動除了有破冰、上下肢體運動、主題學習、互動遊戲外,還有園藝、烘焙等課程,豐富而多元,希望能讓長者們動手也動腦,並且有助於延緩老化,關顧到長者全人身心靈的健康。

    「同工中有擅長園藝的人,我們就安排長者手作園藝品,像最近完成的草頭娃娃,就很療癒!」草頭娃娃的主體是黑絲襪,裡面包著泥土與種子,外頭貼上眼睛鼻子與嘴巴。澆了水,種子發芽,就從娃娃頭頂鑽出,長成又細又長的綠頭髮。擺放在家中,非常可愛。

    「我們的阿嬤多才多藝,除了娃娃,還會做艾草香包和雪Q 餅。」這些手作課程除了能讓長輩動腦,也可以增加他們的自信心,提醒他們:「活到老,也能學到老!」張傳道說:「過了70 歲若不常動,短短幾個月就能忘記原本會的事,記憶力也會退化得很快,我的媽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請你自己泡咖啡

    張傳道的媽媽原本穩定參加旺得福,熱愛桌遊與手作藝品,平日也會下廚烹飪,記憶力與行動力不輸給年輕人。「她尤其喜歡找人玩拉密桌遊。」但2017 年張媽媽因車禍造成左側肋骨骨折,需臥床休養至少三個月,卻也導致她記憶力有明顯的退化。

    休養期間,張媽媽沒法去旺得福,也斷了玩桌遊與下廚的習慣,大小事都由家人代勞。3 個月康復以後,張媽媽除了廚藝退步,味覺也退化不少,食慾也銳減。張傳道發覺母親的記憶力退化後,也擔心對生活的機能也跟著退化,就藉著媽媽喜歡喝咖啡的習慣,鼓勵媽媽要自己泡咖啡。透過自我的照顧,減緩退化的速度。「記憶力一旦衰退,是不可逆的,我們也只能盡力延緩退化。」她語帶遺憾地說。

    這裡吃飯有人陪

    除了手作課程,長者們最愛的就是玩團康遊戲。「大部分長輩年輕時都很少有玩樂時間,所以來旺得福,最期待的就是玩破冰、桌遊,與各式互動遊戲。」80 歲的林阿嬤,就常常問志工今天要玩什麼?去年9 月在女兒的邀請下,她來到俱樂部。「本來她不太想來,是被女兒『嚕』來的。一開始還對我們有戒心,不太講話。」

    因為林阿嬤的女兒工作忙碌,張傳道索性上演溫馨接送情,也藉此破冰。幾次後,林阿嬤與大家打成一片,還告訴張傳道,以前賣過水果,煮得一手好菜。「她上次送給我們自己灌的高粱黑豬肉香腸,入口那濃郁的高粱香,讓我們久久不忘。」

    旺得福讓林阿嬤有家的感覺,有心事也有人分享。她跟張傳道說:「這裡吃飯有人陪,很溫馨。」但才跟大家混熟沒幾個月,就中風倒在路旁,幸好有路人幫忙送醫。當張傳道與同工前往探訪時,林阿嬤說:「我在夢中看到天使帶著我先生來看我,還一起唱歌,是我小時候教會主日學聽過的詩歌。」說完,她一字不漏地哼出那首歌,讓大家驚訝不已。不久,仍在醫院休養的阿嬤受洗了。

    「她的改變讓我們很得激勵,即使服事再累,也覺得很有價值。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神都看顧,絕不會讓我們徒勞無功。」張傳道說:「現在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能帶領未信主的長者信耶穌,也能吸引到更多社區的長者來參加旺得福,特別是男性的長者,期盼能結出更多的福音果子,來獻給我們的主。」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06月號
    本期目錄

    化苦難為祝福

  • 李鴻影
  • 李鴻影
    上一篇
    下一篇

    他,曾因生活困頓而差點走上絕路,但如今埋身偏鄉,陪伴許多弱勢家庭與孩子走過難關。他,是湯文清,彰化線西靈糧之家的牧師。

    半夜三更隨傳隨到

    「過去在線西常聽到父母帶孩子燒炭自殺的新聞,但自從湯文清牧師和蕭雲鳳師母來了後,已很少再聽說了!許多遭遇困難的家庭,現在都會來向牧師求助。湯牧師夫婦真的很辛苦,半夜三更,隨傳隨到!」曾是線西1919 陪讀班的家長,目前擔任志工老師的胡婷感動地說。

    沈默寡言的文清與活潑開朗的雲鳳可說是絕配。在師母眼中,文清是十分有憐憫心的人,總是把別人的需要擺在前面。其實文清自小在困苦環境中成長,長大後更一心想賺大錢。但最後受上帝的感恩,在領完就業以來最高的薪資6 萬多後,便來到線西服務,一待就是12 年。

    我給你的是祝福

    文清出生前18 天,父親過世,當時家中已有6個兄姊,生活非常困頓。媽媽曾一度將他送人,但大哥不捨得又偷偷抱回來。後來媽媽再婚,繼父雖然讓7 個孩子不再挨餓,但食指浩繁,還是很辛苦。

    「這種對不穩定經濟的焦慮,甚至讓文清有憂鬱症的傾向。就在懷老三敬華時,文清陷入極大的低潮。」雲鳳說,那時收入微薄,要養活一家5 口,已經很拮据了,老三突然報到,讓他頓時覺得走不下去,而獨自跑到山上工寮。就在他想自我了斷的剎那,腦海中突然出現一句話:「我給你的是祝福,你為什麼要把它當受苦?」才信主不久的文清,頓時如夢初醒,決定試試這位還不太熟悉的上帝。

    敬華出生後不久,發生921 大地震。當時文清的繼父住在台中和平災區,救災物資中大量的奶粉與尿布,及時供應了嬰兒的需要。而敬華的成長,也印證了上帝的信實。敬華求學時期,從未在外補習。靠大舅媽的英文加強,及陪讀班的輔導,以優異的體育成績申請進入台北建國中學體育班,造成線西不小的轟動。在建中,敬華更展現了傑出的英語能力,而在去年考進師大心理輔導系。

    等媽回家的便當兒

    「以前有『鑰匙兒』,我小時候是『便當兒』。每天帶著一個便當在村子裡晃,傍晚坐在村子口等媽媽回家!」困苦的童年讓文清特別心疼孤單的孩子,也更能體會家長們的無奈。

    在開設線西關懷中心前4 年,文清與雲鳳每周末都從彰化市來線西,為孩子舉辦「週末品格營」。2006 年,與彰化縣兒童局合作「啟蒙導讀」專案,進到村民家中輔導孩子課業。2008 年線西關懷中心開設後,轉為成立兒童課後輔導班。2010 成立線西1919 服務中心,透過與救助協會合作,陸續開設1919 陪讀班、發放急難救助金、送食物包。12 年來,累計已幫助線西超過200 戶弱勢家庭。

    我相信世上還有好人

    小實(化名)是陪讀班的孩子,單親媽媽帶著她們姊弟3 人與吸毒的舅舅同住。舅舅一旦毒癮發作,就拿刀亂砍,嚇得孩子四處躲藏,深夜都不敢回家。媽媽只好半夜來敲門,請文清幫忙找孩子。

    文清與雲鳳一直都很關心著這家人,小實高職畢業到台中工作時,還開車幫她搬家,就像對自己孩子般。但小實防衛心強,在鄰里間常擺出一副大姊頭的架勢。直到一次,文清陪著小實和陪讀班孩子單車環台回來,當時小實說了句話:「我終於相信這世界還有好人!」如今小實已自中台科技大學畢業,目前在台中有穩定的工作。

    享受陪伴的喜樂

    初來線西時,文清發現這裡的孩子沒有夢想,大多數國中畢業就入社會工作。如有孩子能考上最後幾個志願的私立高中,就要放鞭炮了。然而在文清12 年的陪伴下,如今許多陪讀班孩子都已經上大學了。像昔日街頭小霸王陳毅(2012 年1919 陪讀計畫記錄片主角),去年進大學唸餐旅系,今年初獲選到菲律賓五星級飯店實習。目前正唸視覺設計研究所的小偉( 化名),則常回陪讀班教孩子畫畫。「他在外授課,可是一小時1500 元呢!」雲鳳得意地說。

    「線西靈糧之家是個海港,孩子們如同揚帆待發的船隻,還要馳向更廣闊的世界。偏鄉教會雖然資源缺乏,人才外流,但我們享受的是,陪伴過程的喜樂,還有見證他們的改變。」文清說。

    因為施比受更有福

    在線西12 年,文清與雲鳳陪伴過許多弱勢家庭。在這裡,只要提到他們的名字,幾乎無人不曉。日子雖清苦,但夫婦倆甘之如飴。

    「小時候,媽媽每逢發工資的時候,都會到市場買一大塊豬肉,分成好幾份,要我送給村子裡比我們生活更苦的原住民家庭。當時很難理解,自己家明明就很窮了,為什麼還要幫別人?但在線西這些年來,我終於體會到媽媽送肉的喜樂,因為施比受更為有福。」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06月號
    本期目錄

    阿嬤的撲滿

  • 編輯室
  • 黃莉雯
    上一篇
    下一篇

    5年前的母親節,在彰化線西國小的一場「為媽媽洗腳」的謝親恩活動中,阿美阿嬤上台接受兩孫女洗腳。「孩子的媽生下她們後,因先生出事,不久改嫁,孩子就交給阿美阿嬤(上圖右)照顧。」雲鳳說。

    阿嬤和阿公不只退休金被兒子阿成敗光,還要養罹膀胱癌的小叔等一家5口。

    「所以我們先幫他們申請1919食物包,安排兩孫女來陪讀班,後來阿嬤生病了,也幫忙申請急難救助金。他們一家都很感謝救助協會的幫忙,特別是阿嬤。兩年前她得了乳癌,連買營養品的錢都不夠了,但當2016年1919環台車隊到線西時,竟還把她存了好久的小豬撲滿帶來,說要捐給弱勢家庭。」雲鳳哽咽地說。

    不久,阿嬤開刀,出院後不慎跌倒,扭傷腰椎,甚至近月無法躺下來睡覺,還引起肺積水。「她的狀況時好時壞,原來癌細胞早已侵入腰部骨縫,擴散了。」文清說。阿嬤最後在2018年11月過世,留下最放心不下的老伴和孫女們。

    治喪期剛過,孩子們的爸爸阿成突然被發現肝硬化。他黃疸指數破表,家裡籌不出3萬元洗肝和腎的費用,幾度命危!還好彰化基督教醫院的社工相助,才得以急救,並進行換肝手術。

    「阿成換肝全部費用50多萬元,至今還有10多萬元未付,未來1年的復健醫療費也還沒著落。現在一家6口,就靠63歲的阿公一人苦撐。線西是偏鄉中的偏鄉,能募到的資源很有限,很需要大家幫忙,陪伴他們好好走下去!」文清夫婦說。

    阿公回想當時,才送完老伴,就接到兒子從台北打來電話,要他馬上去,否則就看不到兒子了,「我只好深夜11點去敲牧師的門,跟他們說突來的噩耗,他們立刻安排隔天大孫女月考一結束就送我去台北。後來一路轉院、換肝,全是牧師和師母陪著我,若沒有他們,我真不知怎麼辦。」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06月號
    本期目錄

    我想為媽媽買雙好鞋

  • 編輯室
  • 李淑美
    上一篇
    下一篇

    為母則強,特別是在救助協會所陪伴的許多弱勢家庭,常可見到偉大母親的堅毅身影。因中風而右半邊癱瘓的小佑媽媽(化名),就是一肩扛起養家重責的單親媽媽。而曾獲孝悌楷模獎的兒子小佑(化名),在今年領到獎學金時,最大的心願,就是幫媽媽買雙好穿的鞋!

    20%的家有多重特殊狀況

    根據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陪讀計畫107學年度上學期成果報告》顯示,國小陪讀班中,父母有婚姻關係者,不到一半,而由父母共同照顧者僅佔25%。單親家庭中,多以媽媽為主要照顧者,但若媽媽不幸生病或身障,那就更弱勢了。

    1919陪讀計畫107學年度共資助了2611個孩子。這些孩子除了都來自經濟弱勢家庭外,其中超過20%,高達533戶有多重特殊狀況,尤以身心障礙者居多,就像小佑的家。

    中風單親媽洗碗養一家

    小佑來自屏東循大武1919陪讀班,他幼稚園中班時,媽媽中風,造成右半邊癱瘓。被送到療養院不久,爸爸就拋家而去。小佑媽媽只好回娘家,並將老三送養。為了養活小佑與妹妹,媽媽努力復健,雖然右半邊手腳不靈活,話講不清楚,仍努力到小吃攤洗碗。

    循大武1919服務中心的柯金燕牧師看到小佑家的狀況,立即安排小佑與妹妹到陪讀班就讀,並為她申請了1919食物包、中低收入戶補助。小佑媽媽雖然生活艱難,但從不自憐自艾,還常把別人送的蔬果轉送給陪讀班,甚至「小額」捐款,來表達對陪讀班老師的感謝。

    用獎學金幫媽媽買好鞋

    今年小五的小佑,從幼稚園大班就來到陪讀班。在陪讀班老師長期陪伴下,品學兼優,每學期幾乎包辦全班1、2名,還贏得「國語小辭典」的美譽。小佑身材瘦小,但個性開朗,不但是全校模範生,還常代表學校出去比賽。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十分懂事,非常節省。身上穿的是人家不要的二手衣,腳上穿的是學校老師或陪讀班送的愛心鞋。

    小佑十分孝順,2017年曾獲學校頒發孝悌楷模獎。放學回家後就幫忙洗衣、打掃、照顧妹妹。只要放假,就到小吃攤幫媽媽洗碗端盤子。每年所領的3000元獎學金,小佑都全數交給媽媽。但今年他打算幫媽媽買一雙好穿的鞋。「因為小佑媽媽右腳行動不便,鞋子不好買。小佑心疼媽媽,所以希望幫媽媽買雙好鞋,讓她走起來舒服些。」柯金燕牧師說。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06月號
    本期目錄

    前進校園第一站-1919行動餐車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5月4日,適逢台北市胡適國小40週年校慶,也是五四運動100周年,學校特別舉辦了紀念園遊會。由學生與家長合力擺攤,吃喝玩樂應有盡有。而為了推廣食育,1919行動廚房也首度開進校園,除了供應芋圓、茶葉蛋與奶油雞燴飯等美食外,也分享黑水虻循環經濟與「食知八九大挑戰」。

    食知八九 食育停看聽

    「食知八九大挑戰」是對食物的基本常識問題,挑戰者只要將球投向九宮格,看擊中哪個號碼,就回答哪題。答對一題有紀念鉛筆,若挑戰連對三題,就能獲得茶葉蛋一顆。

    賴爸爸帶著一年級的兒子來園遊會,第一次碰到有人主動推廣食育。「賴爸爸,這是食物銀行的DM,請參考一下。」在1919食物銀行的蜜蜂姊姊的介紹下,他也進一步了解1919食物銀行如何救助弱勢家庭。

    「你們怎麼評估,一個家庭需要受幫助?」「我們有個案評量表,透過網路填寫,篩選出符合資格的家庭哦!」「哇,好專業,真有意義。」

    有虻寶寶 廚餘再多也不怕

    此外,1919食物銀行台中園區的黑水虻與母雞,也來到現場,成為全場焦點「哇,你看,怎麼會有雞!」兩隻母雞悠閒自在的在草地上逛著,低頭啄東西。面對孩子們的圍觀,淡定以對。突然,母雞竟然下蛋了,金雞報喜,讓大家直呼好預兆。

    攤位負責人是黑水虻達人林信仁牧師,雙手捧著黑水虻的幼蟲說:「來,雞最愛吃這個,你們放在手上餵牠們。」看著扭來扭去的虻寶寶,讓許多女同學怯步,敢伸手的都是男同學。

    在林牧師介紹下,孩子與家長們才了解黑水虻寶寶能處理廚餘,是雞的營養來源,也是循環經濟的一大幫手。黃小姐以前是胡適國小的老師,如今是家長會會長。興奮地帶著兒子與同學們來看虻寶寶:「你看,有了牠們,再多廚餘也不用怕。」

    胡適國小是行動廚房開進校園的第一站,未來仍將繼續深耕校園,讓學生從小關注健康飲食、糧食浪費、資源分配等議題,為台灣打造更美好的未來。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06月號
    本期目錄

    玩出食育生活力-未來親子野餐日

  • 姚以琳
  • 姚以琳
    上一篇
    下一篇

    根據董氏基金會2018食育力調查發現,許多台灣孩子在飲食、健康,及競爭力上,都NG。因此,為了推廣「食物教育」、「食農教育」,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特於3月23日在板橋435藝文廣場,以「食育」為主題,舉辦「2019未來親子野餐日:歡迎光臨用點心學校」。活動串聯了三大主軸:歡樂 食育秀、親子食育課、食育嘉年華,吸引了1萬多名親子熱情參與。

    1919食物銀行也應邀參加,以「食知八九」為攤位主題,藉由九宮格投球問答,讓孩子藉遊戲認識食物,及選擇正確補充營養的知識。另外,也讓小朋友們了解有許多弱勢家庭仍三餐不繼,非常需要支持。

    「食知八九」知多少

    活動當天氣候陰涼,不時細雨紛飛,但仍抵擋不住家長與孩子的熱情,井然有序地在各攤位前大排長龍。「吃飯應該細嚼慢嚥,不大聲說話,消化才會好?」1919蜜蜂姐姐提問,4歲的妹妹馬上點點頭。為了讓年紀小的孩子能確實明白,蜜蜂姐姐彎下腰來細細說明,媽媽也在一旁補充著:「下次記得要慢慢吃喔!」

    下一組挑戰者是幾個小男孩,聽到題目「天天五蔬果身體才會健康?」,馬上回答「對」。在身後的爸爸笑著說:「我聽到囉,等一下要吃青菜哦!」讓一旁的家長都笑了起來。

    一年浪費275萬噸

    「老爸求救!」一個小姊姊轉身向場外的爸爸請求支援,「2010年統計顯示,台灣浪費的食物總量高達275萬多噸,可以提供台灣弱勢家庭吃多少年呢?」 這一題讓家長們驚嘆不已。原來大家所浪費的量,可以讓弱勢家庭得到20年的溫飽。時至2016年,台灣的糧食耗損324萬噸,其中有48%是發生在消費者階段。讓參與的孩子與家長再次省思,除了正確攝取食材、營養外,也應好好珍惜食物。

    現代兒童飲食多樣性,吃得多但不一定營養均衡。因此1919食物銀行自今年起,將積極推動食育課程,配合1919行動餐車,到偏鄉國小或陪讀班,透過體驗與遊戲,教導孩子如何吃得營養、吃得安全、懂得珍惜。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06月號
    本期目錄

    風格野餐日 甜蜜一把抓-VogueX救助協會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年一度的VOGUE風格野餐日,於4月27日在台北美堤河濱公園舉行。參加的潮男型女的服飾都與「花」有關。有清新可愛的小碎花、個性強烈的熱帶花卉,還有燦爛的百花齊放。除了衣服,耳環、項鍊、手鍊、髮飾,全都與花有關,讓碧草如茵的河濱公園,頓時成了花團錦簇的大花園。

    甜蜜義賣 共襄盛舉

    救助協會連續第4年參與VOGUE風格野餐日,不但設攤介紹1919陪讀計畫,也設計遊戲活動,與親子們互動。例如:當天合照上傳臉書或加入救協的LINE@,即可參加「甜蜜一把抓」,把巧克力、餅乾與糖果帶走。另外,也準備了扭蛋機,邀請大小朋友一起捐款支持,扭轉弱勢家庭兒童的未來。並可獲得1919行李吊牌、光學拭鏡布與帆布手提袋等獎品。除了扭蛋,還有義賣「托特袋」與「i99木製手機座」,讓風格野餐與愛心結合,幫助更多台灣弱勢兒童。

    扭蛋機非常吸睛,不少爸媽帶孩子前來參加,除了體驗扭蛋的樂趣,也不忘機會教育。「妹妹,我們玩扭蛋的錢,是可以幫助經濟辛苦家庭的小朋友喔!」

    扭轉未來 改變生命

    野餐日當天多雲涼爽,伴隨的陣陣微風甚是怡人,越近傍晚人越多。救助協會今年義賣募款所得,將全數投入1919陪讀計畫。

    林小姐是第2年參加風格野餐,帶著2歲半的女兒也來扭蛋,她表示:「有了小孩後,對弱勢兒童特別有感觸,更想用行動支持1919陪讀計畫。」

    康小姐與朋友的孩子一起來野餐,熱愛路跑的她,今年會帶著7歲的兒子參加5月18日的「Let's run-空英1919陪讀路跑」。她說:「謝謝1919陪讀計畫,讓許多偏鄉的孩子們能扭轉未來,改變生命。」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06月號
    本期目錄

    分享溫和傳遞愛-家樂福X 嬌生嬰兒

  • 編輯室
  • 編輯室
    上一篇
    下一篇

    嬰兒市場領導品牌嬌生集團(Johnson &Johnson)125年來銷售遍布全球173國。所出產的嬰兒用品,每年單在台灣就超過百萬瓶。而家樂福多年來積極支持食物銀行,因此特與嬌生集團合作推出「分享溫和傳遞愛」的活動。在新品上市期間,只要在家樂福購買全新嬌生嬰兒系列,嬌生即捐贈相同數量的產品給1919食物銀行和高雄市慈善團體聯合總會,為弱勢家庭提供溫和呵護肌膚的沐浴用品。

    成份的安心度與製程,是台灣消費者最重要的考量。嬌生深入了解媽媽的需求,因此今年大幅調整系列產品配方與包裝,讓安心一目了然。即將成為二寶媽的活動代言人楊千霈,也是嬌生的愛用者。在4月29日的記者會中,她見證說,因認同嬌生嬰兒沐浴產品十分溫和,且有多重認證,讓她可安心與女兒在洗澡時互動,而養成女兒愛笑的天使性格。她鼓勵新手爸媽們能響應支持,讓弱勢家庭的孩子也能得到溫和的呵護!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06月號
    本期目錄

    日本15位大學師生-觀摩1919食物銀行

  • 編輯室
  • 編輯室
    上一篇
    下一篇

    3月15日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院的副教授阿古智子老師與九州大學比較教育學Edward Vickers教授,帶領兩校共13位學生到救助協會參訪。盼望藉由認識1919食物銀行、1919陪讀計畫,和旺得福俱樂部的運作,對台灣相關社會福利發展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阿古智子老師在東京大學負責現代中國研究與本科1-2年級的中日英三語計畫(Trilingual Program-TLP)。從前年起,東京大學TLP學程開始台灣培訓班,1年級選修TLP課程的學生們需在台灣生活1星期,學習臺灣文化,並對社會各個面向進行觀察。

    為解決由父母傳給下一代的「貧窮世襲」問題,日本自2014年1月施行「兒童貧困對策法」,並在全國試辦「兒童食堂」,由志願者提供人力、食材,以免費或低廉的價格提供孩子營養餐點。但因募集資源不易,以致成效有限。因此,當他們得知1919食物銀行透過便利超商來募集物資時,非常欽羨。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06月號
    本期目錄
    ×
    2019年06月號

    封面故事


    站在我這邊
    我想有個家
    媽媽是什麼?

    理事長的話


    當少子化遇到人口老化

    1919食物銀行


    水上的超級阿嬤

    1919急難家庭


    天意憐幽草

    1919旺得福


    今天我們要玩什麼?

    美麗人生


    化苦難為祝福
    阿嬤的撲滿

    THE UPDATE


    我想為媽媽買雙好鞋
    前進校園第一站-1919行動餐車
    玩出食育生活力-未來親子野餐日
    風格野餐日 甜蜜一把抓-VogueX救助協會
    分享溫和傳遞愛-家樂福X 嬌生嬰兒
    日本15位大學師生-觀摩1919食物銀行
    Previous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