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我們
    機構簡介
    年度報告
    年度計畫
    服務據點
    聯絡我們
    人力招募
  • 我們的服務
    1919食物銀行
    1919陪讀計畫
    1919急難家庭
    1919重災救助
    1919旺得福計畫
  • 財務徵信
    捐款徵信
    財務報告
    捐款紀錄查詢
  • 即時消息
    最新消息
    救助月刊
    活動專區
  • 會員專區
  • English
參與捐款

讓1919 長長久久

  • 簡伯駿
  • 夏忠堅
    上一篇
    下一篇

    10月21 日(六)晚上,天母扶輪社邀請「六零幫樂團」,於台北建國啤酒廠「1919 藝文中心」,舉辦慈善募款音樂會,受贈單位是天主教善牧基金會與基督教救助協會。由於救助協會的服務是以「1919」為標誌,恰巧會場也以「1919」冠名,不免讓人有美麗的錯誤聯想。

    其實,救助協會以「1919」為代號,是取「要救要救」的諧音。而建國啤酒廠以磚造舊廠房開設「1919 藝文中心」,是因該廠於1919 年動工興建。

    在1919 那年( 第一次大戰後一年) 所成立的知名單位還真不少!總統府(台灣總督府)、中山女中(北二女中)、中興大學(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嘉義大學(總督府嘉義農林學校)、華南銀行、台灣電力公司、烏山頭水庫等,都是1919 年成立或啟用的。這些單位歷經104 年,仍然影響著台灣,當然也見證了台灣經濟與社會的脫胎換骨。

    以2023 年來看,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今年6 月工業與服務業薪資統計,本國籍員工薪資平均為4.8 萬元,加上獎金和加班費,總平均月薪是5.7萬元(年收入約68.4 萬元)。據「2023 年安聯全球財富報告」,台灣每人平均淨金融資產有14.16 萬歐元(約新台幣489.6 萬元),在全球財富排名中名列第5。然而,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2022 年家庭收支調查,台灣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數為110.9 萬元( 年增1.7%),若將戶數分5 組,最高與最低組差距倍數為6.15 倍,卻是近12 年來最高,顯示貧富差距仍然嚴重。再加上居高不下的物價上漲,難怪普羅大眾對以上這些亮麗數字,只能嘆氣說:「無感!」而對於遭逢急難的家庭,其窘境就不是一句無感所能形容的了。

    以救助協會《2022 年1919 急難家庭救助成果報告》來看,全台案家在急難發生前每月平均收入為32,930 元,急難後收入驟降為16,658 元,而固定支出卻需要30,437 元。在經過急難事件後,收入平均減少49%。顯示急難事件對案家經濟,的確造成重大衝擊。

    而案主的主要年齡層是41-50 歲,其次是51-60歲、61-70 歲。41-50 歲多為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三明治世代」,要面對照顧、經濟,及個人身心等問題。因此,若突然遭逢急難,而經濟又不能負荷時,就必須有其他資源介入,才能維持正常家庭功能。

    案主所遭逢的急難事件,以疾病醫療最高,其次為意外、失業,就業不穩定等。更引人注意的是:案家所面臨的急難事件,通常都會衍生出多重問題。

    雖然1919 急難家庭救助計畫所能提供的救助金,每案僅有22,000 元(2024 年1 月起增至24,000元),但卻能解燃眉之急。更寶貴的是,2022 年參與急難救助服務的志工共4,713 人次,服務總時數有2,760 小時。使得案家能在志工的關懷陪伴、靈性活動、連結資源服務中,得著即時與延續的情緒支持。1919 年已過去,2023 年也將過去,然而,只要我們攜手同心,對急難家庭的關懷與援助,就可以長長久久!

    攜手同心,救助急難家庭,長長久久!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憐恤人的有福了

  • 簡伯駿
  • 編輯室
    上一篇
    下一篇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聖經》馬太福音五: 4-7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寒溪不寒 四季春暖

  • 簡伯駿
  • 陳雪峰
    上一篇
    下一篇

    從宜蘭大同鄉寒溪村沿著蘭陽溪蜿蜒上行,來到大同鄉四季村。沿路山櫻盛開,艷紅璀璨,初秋浪漫,盡收眼底。

    就是他了 我想跟他在一起

    住在四季村的莉莉姊,與兒子志宏( 化名) 同住。客廳一塵不染,牆上掛有泰雅族的手作飾物,還有先生的遺照。

    今年47 歲的莉莉,有著明亮的大眼睛,是生於隔壁南山村的泰雅族姑娘。自幼在山林間悠遊,天性活潑浪漫,喜歡唱歌。高中畢業時,在一次部落晚會上,遇到國中時期的學長阿德( 化名)。他那晚喝了點酒,拿著一張凳子,模仿新科台語歌王阿吉仔。嘹亮的歌聲與帥氣的臉龐,馬上擄獲了情竇初開的莉莉。

    「聽到他的歌聲,看到他的人,我馬上被他打敗。就是他了,我想跟他在一起。」回憶起兩人的初遇,豪爽的莉莉落落大方。她說,看見心儀的對象,便主動追求。於是,兩人不久便步入婚姻,她也成了四季村的媳婦。

    泰雅族的阿德因是家中長子,按照傳統,必須留在家鄉顧家,所以唸完高中後就留在山中務農,而弟弟和3 個妹妹則各自婚嫁。在大同鄉,除了少數地主能自己經營農地外,大部分都以打零工維生。阿德與莉莉也不例外,從年輕起就打零工,一天工資一千多元,無固定工期。農閒時,阿德喜歡在山林間悠遊。而莉莉除持家育兒、照顧公婆外,也愛跟朋友喝酒聊天。

    到處跑 幾乎每年發生意外

    兩人結婚10 年後,才生下志宏。山中生活雖不寬裕,但衣食無慮。志宏是獨子,國中畢業後就到台北唸高中。遺傳父母的優點,志宏長相清俊,個性溫和,能歌善舞,從小備受寵愛。他說:「爸爸喜歡到處跑,勸也勸不聽,幾乎每年都發生意外,不是頭被撞傷,就是腳扭傷。其實這些年下來,我們都習慣了。」

    去年8 月,阿德又出門亂跑,結果從山上摔下,頭部受到重創。母子倆足足在醫院守了1 個月,但仍回天乏術。「他走時還不到50 歲呢。」莉莉嘆息地說。

    辦完喪禮後,唸大一的志宏即將開學,但學費沒著落,差一點休學。他表示,爸媽以前對金錢沒什麼概念,所以從國中起,他就開始管家,他們會把打零工的工資交給他。在山上,生活簡單,家裡還種點菜,爸媽雖喝酒,但開銷不大。但這次的註冊費,可是筆大錢,怎樣都擠不出來。

    「他們就是喜歡熱鬧,常跟朋友唱歌、喝酒、聚餐,家裡總是聚集了許多親友。」志宏無奈地說著,「我高中在台北唸書,逐漸了解像我爸媽這樣過活,是很不穩定的。所以唸大學時,就決定唸休閒管理,這是較容易找到工作的科系,但沒想到爸爸意外過世,只得暫時中斷。」

    頓時成長 媽媽心中的錨

    還好,經村民轉介,鄰村寒溪1919救助中心( 寒溪長老教會) 的志工沈俊傑得知莉莉狀況後,立刻就幫他們申請了1919 食物包,後來又申請1919 急難救助金,讓志宏能繳交學費。而校方看到志宏的需要,也積極安排他到圖書館工讀,賺取生活費。

    俊傑表示,「山上務農的生活,在外人看來不穩定,但其實村裡的人都認識,常互相拜訪,有事也會彼此幫忙。這裡風景優美,適合種植高麗菜,河川地可種西瓜,怎樣也餓不到肚子,可見生活中仍有上帝的恩典。」

    莉莉則表示,「救助金交給兒子處理,讓他註冊上學,我就不用提心吊膽了。」今年大二的志宏,有著超乎年齡的成熟,「很感謝社工幫我申請1919 救助金,讓我不用休學。目前除了學校的工讀,我也會到便利商店打工,媽媽打零工的錢也都交給我,心中焦慮減輕不少。」

    驟然失去親愛的爸爸,讓志宏頓時成長不少,立即負起照顧媽媽的責任,現在他是媽媽心中的錨。為了生活,莉莉仍需繼續打工,若突然被回憶觸動,就會找朋友小酌。而每次志宏都會將她尋回,免得醉酒。若覺得孤寂疲憊,也會在旁陪伴、安慰。

    「有時忙著忙著,會突然覺得失去什麼,原來是先生不在了…。」莉莉淚水盈眶,回想以往的點點滴滴,隨口唱起他們喜歡的歌,高亢的嗓音迴旋在耳際。在這片兩人相伴相守的家園,她每日勤於打掃,依然過著打零工的尋常日子,懷念著曾屬於他們的一切。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我們一家都是人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阿真(化名)是雲林人,從小父母離異,由阿嬤獨力帶大。喜歡動手做料理的她,讀餐飲科系,有中餐丙級證照。從言談中,可以感受到她對烹飪的熱愛,「爌肉或滷味哦,就要用可樂來滷,成色漂亮又香,蔥切段,薑拍碎後,一起放進去滷就好了。」

    4 代18 口 自身難保

    阿真20 歲時認識阿廷(化名),兩人不久步入禮堂,陸續生了2 男2 女。一家6 口與阿嬤、公婆、大伯、小叔、小姑同住彰化市。算算整個家足足有18 口人,住在2 層樓的透天厝裡,每人能分到的空間非常小。

    阿真公婆以資源回收為業,但整理一車回收物,才賺幾百元。全家經濟,主要靠阿廷從事板模裝潢的收入維持。但人口多,開銷大,因此阿真必須到小吃店與冰店打2 份工,貼補家用。

    2 年多前,讀國一的長女小婷與讀小六的長男小瑋(皆化名),到彰化主恩1919 陪讀班(彰化主恩靈糧堂)就讀後,陳巧穎老師開始關心阿真一家。巧穎表示,「他們一樓也才20 多坪,樓上用鐵皮加蓋隔出3 個房間。阿真一家6 口原本擠在2 樓的一間房內,最近是孩子的阿祖走了,2 個女孩才住到樓下的房間。」

    1919 救助金 解燃眉急

    阿真一家有低收入補助,加上前3 個孩子每月共有6 千元的兒少補助,平常還可勉強生活。但去年阿廷工作受傷,休息了好幾個月,即使阿真早晚兼差,還是無法支應。還好巧穎很快替他們申請了2 萬2 千元的1919 救助金,才解了燃眉之急。

    阿真說:「幸好有這筆救助金,阿廷的復健費、家裡的水電費、伙食費,才有著落。」原來雖然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但各個自身難保。「去年疫情,阿廷的工作不穩,為此我們還申請了10 萬元的紓困貸款。現在他傷好了,但還有貸款要還,所以還是很拮据。」

    姊弟成長 陽光自信

    欣慰的是,小婷與小瑋來到陪讀班後,成長許多,讓阿真放心不少。巧穎說:「大姊小婷去年暑假參加教會舉辦的台北高雄單車挑戰營,回來後變得有自信多了。剛來教會時,她內向話不多,現在不僅跟我們對談如流,笑容也變多。我記得有一晚,小婷跟其他3 個女孩,一起坐在浴缸邊,4 人用腳踩水中的衣服,笑著說是遵循古法洗衣,從她們臉上開心的笑容,就知道她們感情很好!」騎車前,小婷吃飯比較挑嘴,但回來後像變了個人似的,什麼都吃。她跟巧穎說:「沒辦法啊,騎車時沒有選擇,如果什麼都不吃,就只能餓肚子了。」

    弟弟小瑋去年曾參加教會台東到花蓮的健走,回來後同樣改變許多。以前像刺蝟,防衛心重,聽到刺耳的話,就立刻反擊,現在柔和多了。阿真說:「以前小瑋怕爸爸,有時爸爸一臉嚴肅,他甚至會嚇哭。我的口氣兇一點,他也會受傷。」後來巧穎鼓勵小瑋,跟他說:「爸爸壓力大,有時臉比較臭,並不代表他不愛你。而媽媽一個人要照顧4個孩子,又要兼2 份工,非常辛苦。有時口氣較差,你要多體諒。」所以現在小瑋比較會溝通了,也覺得爸媽很愛自己,不會動不動就害怕流淚了。

    巧穎說:「阿廷無不良嗜好,也會抽空帶孩子去玩,例如去屏東的海生館。阿真也把孩子教育得很好,他們在家裡都要自己洗碗、洗衣服,幫忙做家事!」而在服務中心陪伴下,阿真也更加陽光、開朗,對未來充滿盼望!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珍惜生命中所擁有的

  • 張芮、陳振傑
  • 陳雪峰
    上一篇
    下一篇

    1919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計畫」自2002 年推動以來,累計已資助超過16,000 戶的急難家庭。為了能在明年持續救助急難家庭,今年10 月起,救助協會將持續舉行第23 屆1919 愛走動,邀請的年度代言人是知名媒體人、作家與企業家─蔣雅淇。

    祂不會給你承擔不起的苦難

    過去透過主播報導人生百態,而今透過著作分享生活智慧的雅淇,有著燦爛履歷與傲人職涯。她是專業財經記者出身的媒體人、STUDIO A( 晶實科技) 共同創辦人,還出版過《看見百分之一的希望》等7 本理財、心靈勵志等暢銷書。近年則擔任聯合報系台灣餐飲年鑑~ 500 盤共同主席、評審,集主播、電視製作人、作家、實業家於一身。

    在家排行老六的雅淇,自小受父母兄姊疼愛,品學兼優。出社會後在媒體圈衝鋒陷陣、活力四射,走到哪裡都是眾所矚目的焦點。婚後一家5 口的幸福生活,更是令人稱羨。然而當人生一切圓滿時,在2012 年的半年間,她先後失去了媽媽、爸爸與先生。

    「這是我人生的最大急難吧!一下子失去3 位至親,突然,我發現自己沒有娘家可回,也沒有另一半可靠,還有3 個年幼孩子要照顧,不知日子怎麼過下去?」回想當時,儘管表面正常、笑容依然專業,但內心卻有著很深的傷痛。

    修復期間,身為基督徒的她,藉著信仰與禱告,找回自己的感受,再徹底釋放傷痛。陪伴她最多的,是教會的弟兄姊妹與牧者。因著信仰、心靈互通,讓她明白,不管經歷多少磨難,神的愛還是源源不絕地灌溉著,而周遭親友也都持續關心著她們一家。

    當時,除了繼續參加已經進行5 年的家庭讀經聚會「豐盛小組」外,雅淇也在朋友的持續陪伴下,組成了「信心小組」。小組輪流在組員家固定聚會,一起讀經,分享感受。雅淇說:「信主前,我什麼事都要規劃。經過人生驟變,才真正明白,凡事要交在神手中。祂不會給你承擔不起的苦難,每件事的背後都有祂美好的旨意。」

    即使在看不到希望的路上

    走過傷痛,當再度出現時,她仍是眾人眼中那個漂亮、時尚、知性,有著過人的積極、堅韌,從容應對生活大小事的雅淇。「在看不到希望的路上,也要想盡辦法看到,不斷努力、不斷思考、不斷尋求解答。抱著這樣的信念,對任何事我都不會說『不可能』!」

    雖然失去3 位至親,但雅淇仍秉持著:「去看生命中所擁有的,不看沒有的」的精神。這份樂觀來自媽媽的教導:「她總是從不同角度看事情,當年我大學畢業到處找工作,被好幾家公司回絕,信心大失。有天去應徵廣播員,竟然才唸稿15 秒就被請下來。回家跟媽媽抱怨,沒想到她一笑置之地說,現在流行台灣國語,我的國語太標準了,所以才不被錄取。」所有的糗事,都能在媽媽一句「有啥大不了」中轉化。豁達而穩定的母愛,是雅淇年輕時的最大支持,讓她能勇敢向前衝。

    現在,輪到她當媽媽了。在事業與家庭中,她從來不用多想,就選擇了家庭。「女性的一生會有多次角色的轉變,我都很能適應接受。」她堅持親自陪伴3 個子女成長,目前大兒子學有所成,在生物科技領域成就斐然;女兒從小苦練小提琴,9 歲起持續透過音樂會募款,高三那年還申請到國家劇院演奏,現已在美國常春藤名校唸大學;小兒子喜歡武術和程式設計,得獎無數,經歷跌跌撞撞的青春期,現在唸高一。

    「我的老大腳踏實地;青春期時的女兒則是過度自律;至於小兒子之前是走『享受人生』路線,3 個孩子3 種個性。陪伴3 個孩子度過成長期,我有很深的體悟,所以計畫寫一本親子相關的書,談如何陪伴青春期不同性格、不同特質的孩子。」

    勇於放手當樂觀的媽媽

    雅淇分享她陪伴孩子的成長歷程,「成長必須經過無數次的失敗挫折,才能長出最結實的果子。所以我要鼓勵作父母的,要多陪伴、傾聽孩子心聲。遇事不大驚小怪,把失敗當祝福,挫折當吃補。要當勇於放手、樂觀的媽媽,才能養出能幹、開朗的孩子。」

    在孩子們眼中,雅淇一直是愛學習、樂觀、積極的超級媽媽,也是他們的驕傲和榜樣。目前,就讀全美第一商學院的女兒在極度繁忙的課業中,還是習慣每天跟她視訊紓壓,開心聊天。而過去有車、司機、助理的她,為了陪伴在新竹唸書的兒子,變成自己通勤,自己買高鐵票。剛開始經常買錯路線,甚至曾經有搭自由座站著回台北的經驗。「生活中總有許多改變,當孩子看到我們努力地在陪伴、突破舒適圈、適應新的狀況時,就會自然地學習,並樂意與我們親近。」

    但即使那麼樂觀開朗的雅淇,作為公眾人物,仍難免會聽到負評。「我第一個反應不是生氣,而是為對方禱告。我想對方一定有某種缺乏,才會批評別人,所以只要轉念就好了。」

    以「暖廚.家味」為急難家庭祝福

    生活中,有上帝的帶領,她不汲汲營營計畫什麼,反而是體貼別人的需要,成為別人的祝福和幫助,這也是她對自己的期許。「我一直覺得食物能凝聚感情、溫暖人心。美食對於我而言,不只是餐桌上的佳餚,更是家的延伸。我自己也喜歡煮菜,所以在我家餐桌上,不只分享食物,也做情感交流和見證信仰。過去3 年來,我主持『聯合報500 盤』活動,這是從台灣人角度出發的美食評鑑。也因此心中萌生將食物結合公益的念頭,而著手策畫了『暖廚.家味』急難家庭救助計畫。」

    「暖廚家味」由蔣雅淇擔任發起人,邀請全台東、西、南、北最具知名度,甚至揚名國際的餐飲工作者,包括被譽為「印度洋上最偉大廚師」:RAW 主廚江振誠、南台灣最難預約:AKAME 主廚ALEX、台中最美餐廳飛花落院:主理人Sandy魏幸怡、東岸最紅法餐:Sinasera24 主廚楊柏偉、蛋黃酥界的愛馬仕:陳耀訓。5 位暖廚攜手12 位家人,端出15 道「想到家」的家常菜,錄製為線上課程在募資平台上販售。募資期只要2,919 元就能把暖廚傳家手藝一次收藏。

    參與者不但能拿到全額抵稅之捐款收據,課程認捐金額也相當於一個「1919 食物包」的金額,收益扣除成本全數捐贈給「1919 急難家庭計畫」。蔣雅淇表示,每個食物包能提供急難家庭兩個月的食物所需,內容包含米、油、鹽、醬、罐頭等。「我們計畫在明年透過上千名1919 志工,親手、親送到需要的家庭,而今年將有一位年僅16 歲的志工勇士,在年底率先協助完成西海岸的親送任務,他就是我家老三Aaron」。

    蔣雅淇說:「孩子知道媽媽願意奉獻的心,女兒從美國飛回台灣,兒子則是在開學前一晚錄到半夜一點。「我帶著兩個孩子一起做公益,我示範吃不胖沙拉,女兒做手工水果塔,兒子做母親節時個人獨自完成的香煎牛排。能帶著他們一起分享我們的『家味』,還能一起做公益,我覺得好有意義,很幸福。」

    雅淇說:「可能暖廚們看我誠心誠意邀請,活動又能做公益幫助人,所以都很樂意幫忙。過程中,當然不免會有時間難安排,或拍攝不順等,但我都能看淡,有問題就解決。上帝讓我有恩典、有能力成就這事。只要對急難家庭有幫助,我責無旁貸。」

    而對於代言今年的1919 愛走動,雅淇表示,「對於有急難的家庭,除了金錢的支援之外,精神上的陪伴也很重要。我想呼籲所有的人,若有能力,除了捐錢,也要付出時間,去陪伴身邊有需要的家庭或朋友。今年很榮幸能為1919 愛走動代言,盡一份力。我相信有神的愛和1919 的支援,急難家庭就不孤單,必能懷著盼望,繼續努力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守著家 盼著你

  • 陳雪峰
  • 陳雪峰
    上一篇
    下一篇

    從花蓮鳳林鎮再往山裡走,就是萬榮鄉。放眼望去,山林環繞,碧草連天。這裡住的多為太魯閣族,少數為布農族。明利1919服務中心( 明利長老教會) 位於萬榮鄉明利部落的中心點,而84 歲的金蘭( 化名) 阿嬤,就獨居在緊鄰教會的老屋裡。

    他說很累 先走一步

    阿嬤的家頗大,擺設簡單,但一塵不染。她只用了3 分之1,其他就空著堆放雜物。阿嬤出生成長在花蓮鯉魚潭邊的榕樹部落,屬太魯閣族。國小畢業後就在家中幫忙家事與農務。19 歲時認識了來探親的先生,後來就嫁到明利部落。

    阿嬤只會講一點點國語,平時跟人溝通都用太魯閣語。她表示,「我從小就不喜歡出門,在家裡讓我很安心。小學畢業後跟爸媽一起做農事,幫忙家務。結婚後就跟著先生種稻、種山蘇、照顧孩子。最遠就是到光復糖廠幫忙割甘蔗,不然就是到花蓮市看醫生。」

    她生了4 個兒子、2 個女兒,先生家有祖產,老屋寬敞,足夠一家人住。全家人都很勤奮,在這原民社區中安居樂業。但5 年前,先生因多年糖尿病引發種種副作用,進出醫院一陣子後回家靜養。阿嬤噙著淚說:「他回家休養了一個多禮拜後,有天跟我說,他很累,大概撐不下去了,然後就在睡夢中走了。過世前一天,孩子們都還回來探望他,很驚訝怎麼隔天爸爸就走了。」

    3 子過世 足不出戶

    阿公小她4 歲,走那年76 歲。他們結婚60多年了,一直守著這片家園。頓失老伴,讓阿嬤一度無法承受,多次表示自己也不想活了。接著這幾年,3 個兒子也因病、輕生相繼離世。唯一的妹妹,也於去年心肺衰竭走了。她一下子失去了多位親人,現在只剩1 個兒子住花蓮市,1 個女兒住附近,能過來看她。

    還好碧霜牧師與教會姊妹們常來探望她,用太魯閣語跟她閒話家常。碧霜牧師說:「阿嬤和阿公的感情很好,阿公過世後,她一度陷入低潮。加上這幾年兒子門相繼過世,讓她更落寞了。以前還能來教會做禮拜,後來跌倒了幾次,膝蓋動了手術,得靠拐杖行走,就更不敢出門了。」現在阿嬤每天就一個人在家裡,不是做家事,就是看電視。

    天國等我 不再遺憾

    阿嬤每月可領老人年金6000 元,3 年前碧霜牧師幫她申請了1919 食物包。她說,現在吃喝少,有時早上喝杯牛奶,到下午都不餓。女兒平常也會幫她買點東西,其他家事可自理。「我生活簡單,兩個月送來一次的食物包很足夠了。我最喜歡米和麵,簡單煮煮就能吃,清潔用品也很好用。」

    阿嬤扳著手指算算,總共有12 個孫子和曾孫,假日時他們會輪流來看她。談到孫子,阿嬤終於露出笑容。雖然老公走了,3 個兒子走了,但還有孫子能來看她,已老懷堪慰了。

    阿嬤從年輕時就來教會,她深信阿公就在天國等著她。「我有上帝,想到以後能在天國與他們相聚,心裡就有盼望。有時想想先生早點離開,或許也是一種幸福,沒有被疾病折磨太久。」阿嬤個性委婉又溫柔,她表示自己最好不要再生病了,因為要照顧她太辛苦了。

    天氣好時,阿嬤會用助行器慢慢走到門口,坐在小凳上,回顧自己的一生。能遇到阿公,安穩生活60 幾年,生育6 個孩子,她沒有遺憾了,只是唏噓他們走得太早了。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我們很小 但很溫暖

  • 陳雪峰
  • 陳雪峰
    上一篇
    下一篇

    座落於台東市區的東宣1919 服務中心( 宣道會台東堂),緊鄰公園。兩層樓建築就像一般住宅,前院僅容停一車,簡潔的外牆上砌了十字架,是社區型的小教會。

    把遊蕩的孩子都送來

    被孩子們叫「欣欣姊」的林欣宜傳道,已在此服事10 年。目前陪讀班有國小生12 人、國中生10 人。「我們跟附近的馬蘭國小很好,老師們都很信任我們。若發現放學後在校園遊蕩的孩子,經過與家長懇談後,就會把孩子送來我們這裡,附近居民也都知道這裡有免費陪讀班。」欣宜傳道說。

    陪讀班目前周間下午4 點到6 點開放,除了輔導孩子完成功課,也會供應點心。暑假應家長要求,會有3~6 周的全天陪讀和短期聖經課程。平日,會友游承祈會來教孩子們數學。游承祈夫婦7年前從美國退休後回到故鄉台東後,就來當志工老師。每天下午3 點半到6 點,從不缺席遲到,雖是志工,卻是最能穩定軍心的大家長。

    另一位溫淑君,也因自己3 個孩子已長大,5年前先生嚮往東部的生活,於是從台北搬到台東,兩年前開始擔任陪讀班的輔導老師。

    就像爸媽般陪伴他們

    承祈與淑君都自謙地說,他們沒做什麼,就只是教他們功課,像爸媽般陪伴他們。但欣宜傳道卻表示,「因為有他們兩位的長期付出,我們才能把陪讀班辦好。我們主要還是教導生活常規,孩子們剛來時常因家長疏於照顧,有的衣服沒洗,有的襪子破了,有的指甲很髒。我們會從基本的自我衛生教起,還有掃地清潔、整理內務等,讓孩子的生活慢慢步入正軌。」

    陪讀班常收到救助協會送來的各類物資和惜食,「我們會教導孩子,接受這些捐贈,不是理所當然的,要心存感恩。生活態度和品格的培養,是我們陪讀班的重心。」

    「我們是小教會,沒法辦才藝班。但每天輔導孩子寫完功課後,我們會陪他們在旁邊公園打球、吃點心、聊天。」雖是平實無華的陪讀班,但卻是許多孩子心中的第2 個家。

    我就一直守護著她

    國中班的小惠( 化名),今年國一,小學四年級時父親跳樓輕生,留下媽媽和弟妹。當媽媽把她送來時,她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很安靜地縮在角落,不跟人互動。經老師開導後,才慢慢有了改變,於是不久媽媽把弟妹也一起送了來。小惠很懂事,會照顧比她小的孩子,也願意幫忙整理環境。尤其現在變得開朗健康,已成為老師的最佳小幫手。

    小靜( 化名) 已上高中,就住在教會旁邊,從國小到國中都在陪讀班。林傳道說:「她家裡看起來好好的,可是父母每天吵架、鬧離婚,她也跟著父母喝酒、失眠,還有自殘傾向。每次她割傷了手,就跑來找我擦藥,我就陪她聊天,幫他紓解心情。雖然我沒辦法解決她所有問題,但她信任我,我也就一直守護著她。」

    國中班的小婷( 化名),本來住在台中,因太愛玩、亂交朋友、飆髒話,爸媽受不了,於是把她送來跟姑姑住,讓她遠離損友。3 年來,在陪讀班的潛移默化下,小婷變懂事了,也願唸書了。姑姑非常感慨地說:「如果沒有陪讀班,真不知她會變成什麼樣?」

    一直感念老師的恩情

    許多孩子因國小、中都在陪讀班,所以上高中後都還會回來陪伴學弟妹們。他們一直感念陪讀老師的恩情,給了欣宜傳道極大的安慰,就像志強( 化名)。他從小學五年級就來陪讀班,今年剛滿20 歲,現在在便利商店上班。志強的媽媽是越南外配,在他很小時就離婚回鄉了。跟著爸爸的他,剛來時連掃地、搬東西都不會,也因有過動傾向被學校同學排擠。

    志強不脫稚氣地說:「我是因為不想寫功課被送來的,而且有點過動,不過到這裡,發現老師對我很好,就開始寫功課了。」現在他每周六會固定來教會,休假時也常回陪讀班探視,看到缺什麼,就自挑腰包買來送。

    回顧這10 年來的點點滴滴,欣宜傳道說:「這些長大的孩子,因待過陪讀班,當遇到困境時,就會回來尋求協助。他們會想起曾接受過的溫暖陪伴,也懂得付出回報。」是的,在這看似平凡樸素的陪讀班,因堅實的信念和持續愛心的教導,已成社區與弱勢孩子最大的祝福。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看見曙光-天母扶輪社 x 六零幫

  • 陳振傑
  • 簡伯駿、陳雪峰
    上一篇
    下一篇

    為幫助國內許多受虐孩童,及支持弱勢家庭孩子免費接受陪讀教育,台北天母扶輪社攜手六零幫樂團,於10 月21 日( 六) 晚在建國啤酒廠1919 藝文中心,舉辦「看見曙光-六零幫之夜」。演唱會由3 次入圍金鐘獎的知名廣播人朱衛茵主持,共有700 多位愛心人士參加。募得6,700,240元善款,全數捐助天主教善牧基金會「星火傳愛服務計畫」和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 陪讀計畫」。

    天母扶輪社發起 9 名社友各10 萬認唱一首歌

    「看見曙光-六零幫之夜」由台北天母扶輪社主辦。在社長賴香光號召下,除了天母扶輪社外,也邀請天和、至善、天欣、明德等扶輪社社友共襄盛舉。其中最令人感動的是,特別情商9 名非常有演唱實力的社員粉墨登場,他們不僅要演唱,還各以10 萬元認唱一首歌!

    天母扶輪社社長賴香光表示:「我在屏東鄉下長大,小時候家境清寒,受到教會許多幫助,讓我至今印象深刻。後來北上工作,隨著經濟改善後,也開始醞釀回饋社會的念頭。很開心能舉行這次的慈善音樂會,並順利達成募款目標。感謝所有捐款的愛心人士,特別是出錢出力的扶輪社友們。」

    賴社長也特別鼓勵陪讀班的孩子們:「碰到困難時一定要勇敢求助,社會的善心人士很多。只要樂觀努力,你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但別忘了以後有能力時,也要對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哦!」

    成團16 年 第9 次為1919 陪讀計畫獻聲

    此次音樂會的主要演出團體,是已成立16 年的「六零幫樂團」。他們由一群事業有成、喜歡西洋老歌的中年人組成。因專唱六O 年代的西洋歌曲,而取名為「六零幫樂團」。六零幫樂團經常舉行公益演唱會,特別長期支持1919 陪讀計畫,這次已是第9 次為該計畫募款。

    六零幫樂團的3 位創團幫主,為安睿宏觀投顧總經理劉凱平、禾寶興業負責人朱右伯,與醫百科技公司董事長黃大可。團員則有美國佛州亞太地區辦事處處長陳左雯、孫越的女兒孫向瑩、台灣女婿Mark陸子龍、愛克遜團員Tony 林文正、周鵡麋、Eddie 老師、小尤老師、陳亮穎、陳樹老師等。團員們都表示,「只要我們還唱得動,就要繼續唱下去!」

    六零幫目前的團長是朱右伯,他所創立的禾寶興業,主要生產精密遙控賽車與零組件。朱右伯玩什麼都很認真,玩吉他也玩出職業水準,還曾是知名流行歌手的吉他老師。這次為了募款,不僅捐出2 輛遙控車抽獎,還請妹妹知名演員恬妞捐出一個價值15 萬元的香奈兒包包義賣。

    他指出,因為疫情,六零幫有4 年無法舉行慈善演唱會。今年起生活慢慢恢復正常了,因此很開心能與天母扶輪社一起攜手做公益。朱右伯說:「能為弱勢孩子出點力,我們覺得非常有意義。也要感謝那些深埋在偏鄉、持續陪伴孩子的陪讀班志工們。你們不孤單,我們會一直用演出,為你們加油打氣!」

    資助1919 陪讀計畫 助弱勢兒少迎向曙光

    演唱會除了有音樂表演,還有「60 年代造型大賽」,造型最特殊的前3 名,可獲贈由「TRAVELER旅行者」提供的Gore-Tex 防水抗UV 外套一件。另外第一名,還可獲贈畫家陳艾妮客製的女人人像畫作一幅。此外也提供抽獎,由朱右伯捐出市值3萬元的遙控車2 台,及黃大可捐出10 套美牙組。

    救助協會自2004 年發起「1919 陪讀計畫」,讓弱勢家庭孩子在下課後能到陪讀班,接受免費課輔、品格教育、多元才藝、晚餐,及家庭關懷。19年來已累積資助7 萬人次的孩子。112 學年度將持續資助243 班2,557 名弱勢兒少。救助協會秘書長夏忠堅呼籲社會大眾,響應天母扶輪社與六零幫樂團的義舉,踴躍捐款支持1919 陪讀計畫,讓弱勢兒少能衝出黑暗,迎向黎明的曙光!

    朱衛茵
    主持人朱衛茵去年曾為1919 急難救助計畫代言,並參與幸福巴士送暖活動。「今晚能來這裡為大家主持晚會,是我莫大的榮幸。大家一起歌唱,一起助人,真的太棒了!」朱衛茵要特別鼓勵偏鄉陪讀班孩子們:「今天有人陪你們讀書,將來長大換你們陪別人讀書。」

    彭民雄
    晚會首位出場獻唱《朋友別哭》的是TRAVELER 創辦人彭民雄。「我們為受虐、偏鄉、失去家庭功能的孩童們發聲。我想用這首歌鼓勵他們的家長振作起來,因為只有他們振作起來,孩子們才能真正得到幸福。」就如歌曲中所唱:朋友別哭,要相信自己的路,你的苦,我也有感觸。 彭民雄是這次捐款獻唱活動的發起人,「我邀請捐款獻唱的每個人都沒有拒絕,而且大家都很認真練唱哦!」

    陳佐雯
    六零幫主唱陳佐雯,外型亮麗,歌聲優美,目前任佛羅里達州駐台辦事處的處長。佐雯參加過單車環台3 次、幸福巴士2 次,她說:「我也是街頭藝人哦!救助協會就像是一個大家庭,只要有需要,我就來!」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我們有一大群孩子要養

  • 張芷芸、李振賢
  • 張芷芸
    上一篇
    下一篇

    從新店北宜路右轉新烏路,一路沿著新店溪蜿蜒而上,來到翡翠水庫與桂山電廠旁,看到龜山國小,也就看到喜樂龜山1919 服務中心(中華基督教長老會國語禮拜堂龜山教會)。

    或許我早就加入救協了

    走進教會透明天棚搭建的中庭,只見一列列課桌椅。這裡是龜山1919 陪讀班孩子們的家外之家,每天下課,孩子們都會到這裡做功課、吃點心。但只要大熱天或寒流來襲,就是一大考驗了。

    今年48 歲的李振賢牧師,出生高雄市布農族,到新店龜山教會牧會已16 年。15 年前,教會成立陪讀班,目前照顧30 多位來自附近屈尺和龜山國小的弱勢家庭孩子,讓他們課後有人陪伴,並提供晚餐。

    2015 年,蘇迪勒颱風重創烏來,附近龜山國小校園全毀,學校周邊民宅10 多戶遭掩埋。當時救助協會就與喜樂龜山1919 服務中心合力開設救助站,除支援志工協助清理學校與社區,也啟動1919 急難救助金予以支援。

    振賢因參與過八八風災那瑪夏區的救災行動,對防災與救災相當有概念。「蘇迪勒風災時,烏來災情慘重,許多物資進不了山,交通都斷了,當時多數物資和志工都在我們這個救助站。真的很感動那時救助協會即時動員,如果我不是在牧會,我想我應該早就加入救助協會了!」振賢回憶著。

    原來我真的跟別人不一樣

    振賢出生在有9 個兄弟姐妹的大家庭,他排行第8,下面還有一個妹妹。現在樂觀帥氣的他,不仔細看,很難發現他一出生就患有「兔唇」(又稱「唇顎裂」)。傳統布農族將畸型兒或雙胞胎視為厄運,通常父母會丟棄較不健康者。還好振賢的父親是基督徒,他想到傳教士教導他,基督徒不能殺人,於是將被抱到深山準備丟棄的振賢再抱回家,才保住他一命。

    振賢回想說:「我出生時兔唇嚴重,喝水直接從喉嚨灌比較快。說話不清楚,沒人聽得懂,思考邏輯也不同於人,家人都視我為智障,我也一直認為自己很笨。當連父母都為我貼上這個標籤時,我就很難對自己有自信了,我媽還曾一度要把我送到育幼院呢!」

    振賢記得國小四年級時,被老師叫上台,當著全校師生面前唱歌。「我一開口,台下就笑成一片,我才驚覺原來自己真的跟別人不一樣。其實,我生性樂觀開朗,以前同學笑我,我只當好友打趣。」振賢不諱言,自己是個較晚啟蒙,心思相對單純的人。

    「我10 個月大時開第一次刀( 外觀上唇縫合),國小五年時開完第二次刀( 口腔內上顎修復手術),才算完成外貌修復,慢慢學會正確發音。原本我不太注意自己的外表,但小六進到青春期後,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兔唇真的很嚴重,鼻子也長得和別人不太一樣,說話時因漏氣沒人聽得懂,這才開始感到自卑。到了國中,看到同學都在談戀愛,更覺得自己不如人了。」

    平常還得打工貼補家用

    直到認識太太温淑芳後,振賢才真正有了自信。「我們在2004 年結婚,當時我已在育幼院工作5 年。因擔任學生輔員長,必須跟育幼院孩子住一起,所以兩人相隔兩地。直到大女兒3 歲時很沒安全感,我們才決定一起服事。」淑芳回憶著。

    隔了8 年後又陸續生了兩個孩子,全家5 口就靠振賢當傳道人的微薄薪資支撐。曾經因教會搭蓋的老舊組合屋,環境不佳,老鼠亂竄,而必須花錢在外租屋。淑芳說:「但在烏來附近租屋不易,我們原住民還被要求有保證人才行。」龜山附近住的多為林務局和水力發電廠的員工,很多原住民反而被趕到更裡面的深山。

    2017 年開始,因為救助協會每年都收到一份指定給清寒牧者的大額奉獻,所以年底前都會送來聖誕關懷金,同時3 年前起也開始寄送牧者食物包,這讓振賢和淑芳非常感恩。

    振賢感動地說:「這樣的幫助真的很大!我每月的薪資只有3 萬元,要養活一家5 口,還要租房子。山區偏遠,平時我們只能開二手車去探望或接送孩子。但車子常壞,真希望能購置一台全新的客貨車,免於不斷修車的壓力。平常我們還得去打工,除草、清水溝…,多少賺些點,貼補家用。」

    曾經我也被視為怪咖

    振賢過去深信,許多會讀書的人,常瞧不起父母,很難孝順。所以他總說,自己雖不聰明,卻是孝順的人。爸爸在他結婚前過世,媽媽中風15 年,由兄弟姊妹齊心照料,直至母親安詳離世。大女兒以媽媽的名字繼承「maia」為名,二女兒用阿嬤的名「hom hom」,小兒子則以父親「biung」為名。小時候一度被拋棄的他,後來竟成父母最倚靠的兒子。

    振賢是個耿直的人,國中一年級時就為自己的婚姻禱告,果然上帝為他預備了最適合的人。淑芳師母不但多才多藝、委身服事,為他生了3 個可愛的孩子,如今更是一起陪伴了上百位孩子,走出不一樣的生命。

    一開始做1919 陪讀班時,牧師和師母常自己包辦一切,又教功課又煮晚餐,過動或有狀況的孩子也從來沒少過。「老師,他從屋頂跳下來了!」「老師,我什麼都不會啦!」面對各種孩子,振賢總是很淡定,笑說自己沒什麼高招,就是陪伴。「曾經我也被視為怪枷,而今這些陪讀班的孩子即使再過動或有狀況,對我來說,都比我正常,也比我小時候優秀!」振賢說。

    讓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一路經營陪讀班15 年來,除了輔導功課、品格教育,也需供應晚餐。「早期我們經費短缺,常常要禱告,求上帝預備下一餐。那時對我們來說,即使白飯或麵,拌個醬油也是一餐。」淑芳說。但現在許多人知道他們有一大群孩子要餵,總有許多天使會送食物來。左鄰右舍也有許多好廚藝的媽媽,不時會煮好料掛在門上。

    有一次,一個泰雅族鄰居打電話說:「我拿了一些『芭樂』放在冰箱,要記得吃哦!」淑芳回來後卻找不到,後來才知因不同族,聽起來像「芭樂」,實則是「山羌」,那人竟把打獵來的山羌整隻送來給孩子加菜!

    振賢說:「過去我成績那麼差,還視被體罰為樂。還好高中老師是我的重要恩人,不放棄我。直到唸神學院,我才真正開竅,對唸書有興趣。」現在每年的「Let's Run- 空英1919 陪讀路跑」,振賢都會親自帶孩子來陪跑,或到加油站為跑者加油,這成了孩子們每年必下山參與的盛事。

    15 年來,振賢與淑芳已陪伴上百個孩子。許多長大的孩子即使出社會了,都還會和他們保持聯絡。淑芳說:「所以我們就是埋守在這裡,讓孩子知道,即使遇到挫折,仍能找到回家的路,而這裡就是他們的家。」淑芳說。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卡努風災重建助33 受災戶重整家園

  • 楊唯多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8月4 日卡努颱風為南投仁愛鄉帶來嚴重災情, 造成數十戶嚴重毀損。為幫助受災戶早日重整家園,救助協會除立即發放急難救助金外,也攜手特力集團(HOLA 和樂家居、和樂文化基金會、特力屋)、IKEA 宜家家居、中友傢俱,及台灣基督教聯盟協會,為33 戶受災戶提供基本生活家具,其中以床架、床墊與沙發椅最多。

    由於該區聯外道路雖已修復,但大型貨車仍無法通行,救助協會僅能將企業捐贈的家具,先集中在1919 食物行台中園區,再用小型貨車接駁上山。其中第一批家具於9 月19 日送至仁愛鄉都達、春陽、德鹿谷等3 村,9 月25 日至10 月11 日,再陸續送出4 批家具,共計有22 戶受災戶受益。

    收到家具 我們壓力減輕不小

    風災過後第2 天,救助協會即透過「史努櫻1919 服務中心」( 史努櫻長老教會) 主任魏錫欽牧師,動員當地教會志工進行家訪,了解有多少需要救助的受災戶。

    小玉(化名)與先生住在這次受災嚴重的都達村,8 月4 日土石流由山上往下衝到小玉家門口的道路,足足有小腿肚高。她說:「雖然很可怕,但我與先生沒想逃,因為所有村民都用鏟子推土牆擋在門口,以減輕家裡受災程度,所以我們也加入這個行列。」不過在滾滾泥流前,螳臂實在無法擋車,最後泥水還是灌進家裡,造成地板與家具嚴重損害。

    37 歲的小玉與先生早婚,育有2 男2 女,最大的長男已經在台北讀大學。「我們家孩子沒有學貸,3 個孩子的學費都是靠我們夫妻靠種高麗菜努力存來的。」但這次水災不但讓小玉家損失許多家電與家具,連菜園也受害了,嚴重影響生計。因此,得知有家具要送來,讓他們非常開心。「雖然種菜的收入沒了,家具也壞了,但看到有這麼多愛心人士幫忙,真的很感恩!」

    1919 救助金 為單親媽解燃眉之急

    南豐村加油站被土石淹沒的景象,經電視連日報導,成為這次風災最驚悚的畫面。賜得磊安1919服務中心( 賜得磊安長老教會) 位於南豐村,教會的鍾瑞佳牧師牧表示,雖然村子沒有直接受災,但有兩位在加油站工作的單親媽媽失去了工作。

    鍾牧師說:「在加油站工作的是佩文與曉玲(皆化名)。佩文是單親媽媽,要照顧女兒外與70 歲的媽媽。曉玲的先生因工作意外過世,她靠著加油站的收入,獨自撫養2 個女兒。這場風災,讓她們兩家的經濟陷入困境。」還好鍾牧師在得知她們的困境後,立即為她們各申請了每戶2 萬2 千元的救助金。她們都很感謝救助協會幫她們解了燃眉之急。

    家具業者 攜手助災民重建家園

    特力集團表示,卡努颱風引發災情,重創部落災民的家園。集團對此感同身受,因此願盡棉薄之力,與災民共度難關。希望HOLA 和樂家居、和樂文化基金會及特力屋所提供的傢俱、居家用品,能協助災民儘快重整家園,把家安頓好,重新再出發。

    IKEA 宜家家居也在災害初期,就預期鄉民的家具必有一定程度的毀損,於是主動向救助協會表示願認捐災戶所需之床墊。

    救助協會中區辦事處主任蔣王峨說:「台灣基督教聯盟理事長劉茂群牧師與秘書長杜明達牧師,在得知災區需要後,立即捐助了20 萬元的家具購置金。而當救助協會向台中中友傢俱採購部份家具時,負責人廖銘澤在得知用途後,立刻慷慨認捐,讓災民備感溫暖。」

    救助協會秘書長夏忠堅也表示,「非常感謝特力集團(HOLA 和樂家居、和樂文化基金會、特力屋)、IKEA 宜家家居、中友傢俱與台灣基督教聯盟,本著人溺己溺的精神,攜手向災民伸出援手。這些家庭有了新家具與寢具,在多日勞累操煩後, 終於可以安心好眠了。希望所有受災戶的生活都能盡快回歸正軌,重新站起。」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豐富而有餘 八里2倉啟動了

  • 陳雪峰
  • 陳雪峰
    上一篇
    下一篇

    10月12日,在愛心企業的捐贈下,經過兩個月的整理、增設貨架、冷凍庫,並增建衛生間,1919食物銀行位於八里的第二座倉庫正式啟用了!二倉就在原來一倉的對面,原本去年只租後半部,現在連前半部也租下,總計佔地200坪。未來不僅可以容納更多物資,在舉行包米等志工活動時,也更友善與便利了。

    全台6倉與4生鮮處理中心

    1919食物銀行目前在台北八里、台中西屯、高雄大寮、花蓮吉安、台東四維,總計有6座倉庫與4個生鮮處理中心。其中位於八里的一倉,是最早的倉庫,有250坪,北部相關物資的捐贈,都可集中暫存於此,也是北區食物銀行發放的集散點。平時也會邀請企業、學校、教會志工來參與包米、包食物箱等公益活動。

    2021年起,1919食物銀行正式推出「惜食計畫」。每天由物流車至連鎖大賣場收取即期品,至台北八里、台中西屯、嘉義、高雄大寮惜食處理中心整理分裝後,投過自取、宅配、親送等方式,提供全台陪讀班、長照、文健站或安置機構使用。

    感受到極大的恩典與託付

    1919食物銀行張謙方總監說:「疫情後,更多企業關注台灣糧食浪費的議題,願意將相關食品捐贈社會公益所使用。由於原本一倉的空間已不敷使用,相關廠商捐贈的物資只能堆放走道暫放,冷凍食品甚至需租借冷凍庫存放,因此增設相關倉儲設備與空間刻不容緩。感謝愛心企業的捐贈,讓我們能及時增設二倉與一大型冷凍庫,冷凍庫亦設置重型貨架,可使用堆高機進出,減少相關理貨的時間和人力。但因倉庫是鐵皮屋,夏季時在此工作相當悶熱,我們也同時增設抽風扇,讓空氣更加流通。」

    救助協會秘書長夏忠堅牧師表示,「從12年前在八里設立第一座倉庫,到現在全台6個倉庫,總共超過2千坪,都是因為有許多企業與民眾的愛心捐贈,讓我們感受到極大的恩典與託付。也非常感佩長年在倉庫負責的同工們,他們每天不厭其煩地整理眾多品項,實在需要很大的耐心與細心。」

    新倉庫的冷凍庫一啟用,上午已經有一車食物運送到門前。看到豐盛多樣的食品被安置在新冷凍庫中,預備提供給1919陪讀班的孩子、社區供餐點的長者享用,就讓人感動又感恩。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台日緬3方合力 馳援緬甸若開邦

  • 編輯室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位於緬甸西北部的若開邦,是緬甸最貧困的省邦,近7成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下。但偏偏5月14日,摩卡熱帶氣旋肆虐該邦,造成嚴重災情,使得民眾的生活雪上加霜,亟待外界物資救援。

    基督教救助協會因參與2011年日本311海嘯救災,而與日本「生命之糧」成為合作夥伴。8月中,生命之糧從日本政府獲贈一批將汰換的備災物資。因數量太多,又只剩數月有效期,因此,在生命之糧、救助協會、緬甸愛緬基金會3方合作下,歷經兩個月與緬甸政府的協調,終於在10月5日,將高達5個40尺貨櫃總重56公噸的物資,從日本仙台運往仰光。希望能盡快送往若開邦,救助災民。

    備災物資價值2.9億緬幣

    1919食物銀行總監張謙方表示,「這批物資包含即時調理白飯、罐頭、調理包與能量飲等,價值約2.9億緬幣(435萬新台幣)。由生命之糧負責陸運、倉儲、包裝、報關;1919食物銀行承擔海運費用;愛緬基金會負責與緬甸政府的協調事宜。」

    10月5日,愛緬基金會的董事長趙德仁董事長、明光文副董事長明光文、蔣文斌董事,與救助協會陳逸群主任,配合仰光省政府,一起在仰光進行驗收與物資交接儀式,過程由仰光省省長主持。

    為災民爭取更多物資捐贈

    趙德仁表示,「摩卡熱帶氣旋對緬甸若開邦地區造成嚴重災情,許多人失去了他們的家園,急需人道救援。感謝生命之糧與1919食物銀行協助,將這批食物透過愛緬基金會,捐贈給若開邦的受災戶,在急難中給予支持的力量。」

    他指出,這次捐贈過程,也透過「若開邦摩卡氣旋災民救助委員會」主席林寶泉,與社會福利部及所屬「仰光省自然災害救助」單位的大力協助,才能順利完成。

    「有了這次進口捐贈經驗的成功,未來愛緬基金會將爭取更多類似物資的募捐與進口,希望能幫助更多緬甸的弱勢家庭。我們不能遏制天災的發生,但是我們能透過實際的捐贈,撫平災民受創的心。」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來達美樂烤披薩 好樂

  • 陳雪峰
  • 陳雪峰
    上一篇
    下一篇

    許多孩子最愛吃的披薩,源自於義大利,如今已成國民美食,許多公司聚餐都會吃披薩,不少家庭也會帶孩子到披薩店打牙祭。在台灣披薩品牌中,達美樂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披薩品牌,30分鐘外送的品牌精神深植人心。

    手做披薩 培養自信

    台灣達美樂公司於1989年創立,除了貫徹「食在安心」的原則,也很重視與消費者、社區的關係。其中,「小朋友披薩體驗營」非常受家長與小朋友喜愛。透過開放廚房,讓小朋友親手體驗做披薩,能建立與達美樂品牌的關係,增進社區間的情誼。但這個活動因疫情中斷了,今年再度推出,且與救助協會合作,提供500位名額給全台1919陪讀班的學童免費參加。

    台灣達美樂執行長Ben Oborne表示,「我和救助協會有著相同的理念,相信陪伴是孩子健全成長不可或缺的因素。而透過教導孩童製作披薩,實際接觸食材、認識食物,不只能讓孩子有手作食物的經驗,也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三光1919陪讀班(三光長老教會)黃巧佩師母表示,「陪讀班孩子的父母大多忙於生計,很少能有閒情帶孩子參加外面的活動。披薩又是孩子們很喜歡的餐點,能受邀來達美樂製作披薩,實在太興奮了!」

    有吃有拿 興高采烈

    因為受限於場地,每次只能有5人參加,所以三光陪讀班只能從每年級中各挑一位代表。9月20日下午,巧佩師母帶著孩子們搭公車來到新北市三重的達美樂門市。孩子們都是第一次製作披薩,個個興高采烈。

    這是疫情後的第一場達美樂披薩體驗營,工作人員也很興奮,早早安排妥當。協助孩子穿上圍裙、戴上帽子後,還貼心準備小矮凳給低年級的孩童墊高。

    年輕帥氣的Ben,親自帶孩子們擀麵皮、揉麵團、加餡料,做夏威夷披薩,孩子們也個個全神專注。放進烤箱5分鐘後,看著烤好的PIZZA出爐,孩子們興奮極了,等不及就想坐下來吃一塊。

    四年級的建銘(化名)吃了一塊後,將剩下的裝回盒子,說是要帶回去給弟弟吃。美美(化名)也是捨不得吃完,剩下一大半要帶回家給爸媽。活動結束,達美樂公司還特別現烤兩大盒PIZZA,讓師母帶回去給沒能到現場參與活動的孩子吃。「有吃又有拿」,到達美樂,好樂!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藝術陪伴 感受不一樣的學習力

  • 陳雪峰
  • 陳雪峰
    上一篇
    下一篇

    為豐富陪讀班的內容,讓孩子們能發揮創意,更多展現自己,救助協會今年再度規劃兩天的「藝術陪伴師資培訓課」。8月26~27日在台東舉行的場次,邀請了迦南1919服務中心(嘉蘭浸信會)、阿露伊1919服務中心(蒙恩宣教中心阿露伊教會)、自由成功1919服務中心(自由成功靈糧堂),共10位老師參加。

    引導與觀察 安全與接納

    課程由救助協會社工戴為芳主講,內容包括:藝術陪伴核心理念和4場教案演練。為芳說:「藝術陪伴不等同藝術治療,我們不像諮商師處理心理議題,也不是一般才藝課教授技巧。老師是扮演引導與觀察的角色,以藝術為工具,陪伴孩子,讓他們能在安全與接納的環境裡,藉由創作自然地表達內心的情緒、想法。因老師都是孩子信任的熟人,所以孩子能更自在地創作,在自身『能』和『有』的基礎上完成作品。」

    「藝術陪伴重視的不是成果,而是過程!當透過創作,讓作品來展現自己時,孩子就能釋放內心的感受與想法,而有不同於平日,甚至令人驚嘆的表現。其中所帶來的感足感與成就感,能讓孩子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待自己,進而累積出自信。」

    全新的體驗 不同的學習

    迦南1919陪讀班的李愛君牧師說:「救助協會一直給我們的觀念,就是陪伴和品格教育。我們老師缺的是教案,若有具體的教案給我們,再教我們演練一次,我們就能自己帶課程了。」

    阿露伊陪讀班的趙貞君牧師說:「有些孩子就是不太愛唸書,而藝術陪伴能讓孩子透過玩樂學習,啟發不同的視野,就連身為老師的我們,也玩得很盡興。」

    自由成功1919服務中心鄭琇文牧師,邀請陪讀班家長和兩個孩子一同來參加課程,她說:「我們陪讀班每週三都有繪畫課,重點在學習不同時期的繪畫風格。未來我們的藝術陪伴課程會在週六舉行,很開心這兩天能與孩子共同上課,真的有全新的體驗。」

    本期提供4個教案,主題有:「我的夢想早餐」、「面具」、「情緒河流」、「撲克王」。每堂課都設計有暖身、個人作品,與共創合作。每次兩小時的課程,親切又有啟發性,老師可依實際狀態自行調整內容。救助協會還特別提供由萊雅集團捐贈的即期彩妝品,做為創作媒材,給孩子們有不同的手部觸覺,更多發揮創意。

    兩天的課程,大家盡情學習、討論、修正,享受學習樂趣中,獲得許多啟發。期待他們能在未來半年內,就能把藝術陪伴課程實際運用在1919陪讀班,讓孩子們感受不一樣的學習力。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1月號
    本期目錄
    ×
    2023年11月號

    封面故事


    憐恤人的有福了
    寒溪不寒 四季春暖
    我們一家都是人
    珍惜生命中所擁有的

    理事長的話


    讓1919 長長久久

    特別企劃


    看見曙光-天母扶輪社 x 六零幫

    1919食物銀行


    守著家 盼著你

    1919陪讀計畫


    我們很小 但很溫暖

    美麗人生


    我們有一大群孩子要養

    THE UPDATE


    豐富而有餘 八里2倉啟動了
    台日緬3方合力 馳援緬甸若開邦
    來達美樂烤披薩 好樂
    藝術陪伴 感受不一樣的學習力

    1919災難救助


    卡努風災重建助33 受災戶重整家園
    Previous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