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的阿桂(化名)生於屏東縣春日鄉歸崇村。這裡是傳統的排灣族部落,位在屏東沖積平原和中央山脈的交界帶上。由於山區生活條件艱辛,儘管族人都有祖傳屋舍,還是要外出謀生,才能維持生計。
迎著初春的涼風,順著迂迴的山路,來到台南市左鎮區澄山里。沿途不是竹林,就是高低起伏的山坡,但矗立其間的澄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卻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教會已在此設立128 年,歷經4 次改建,如今的教堂...
彰化大村鄉的山腳邊上,有座老舊三合院,中庭長年擺滿著一袋袋回收物。穿著汗衫、皮膚黝黑的阿忠阿公(化名),每天都會用手推車將回收堆放到門前,再由太太秀珍阿嬤( 化名) 進行分類。
位於南大武山下、大竹溪谷畔的台坂部落,隸屬南迴線最南端的台東達仁鄉,與太麻里鄉、金峰鄉相鄰,居民99% 為排灣族。因充滿山林野趣,有豐厚的排灣族色彩,且定期舉辦小米收穫祭,常吸引外來遊客駐足。
花蓮市靠西區的巷弄裡,有許多出租小套房,67 歲的陳哥( 化名) 就住在其間。房裡只有簡單的雙人床和衣櫃,加上一台電磁爐和食物櫃。他腰間圍著護腰,整個人呈現彎曲狀,無法直立。因身體虛弱,無法提重...
今年59 歲的婉玲(化名),和大5 歲的先生王凱(化名)、讀高中的小兒子,一起住在中壢。「健康就是財富,我年輕時用生命換錢,現在則是用錢換命。」婉玲感慨地說,一語道盡多年來與病魔對抗的無奈。
朴子市位於嘉義縣西部,是嘉義海線地區的中心城鎮。68 歲的金石(化名)生於斯,長於斯,雖然車禍導致半身癱瘓,但上半身壯碩,這得歸功於他前半生的辛勤勞動。
湖內1919 服務中心(湖內聖教會)位於高雄市湖內區,每週四上午9 點都會為長輩們舉行「1919 旺得福」俱樂部。其中有位50 多歲的女士,總是低頭坐在輪椅上,不言不語,但卻全程參與到中午。她是...
圓圓的臉龐,笑起來眼睛像彎月,微胖的秀珍 ( 化名) 今年剛滿65 歲。她把白髮紮成馬尾,坐在自家的三合院外,笑盈盈地招呼我們。仔細一看,才發現她有一條褲管垮下來,包覆著細小的腿骨。
還未滿16 歲,阿鳳(化名)就由父親做主,嫁給了年長她28 歲的阿國(化名)。但她沒有半點怨懟,已69 歲的她,至今仍守著40 多年前兩人蓋的屋舍。望著牆上阿國的遺照,阿鳳的嘴角不覺上揚,思緒回...
高雄市苓雅區高樓林立,聚集著商業大樓、百貨公司、國際大飯店。但沿著林蔭大道轉入後巷,是數排連棟的老舊公寓。74 歲的蓮秀和兒女阿國、小欣( 皆化名) 就在此租屋。
1970年代, 當時的「企業社會責任」(CSR,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 是增加利潤。但隨著世界幾次經濟衰退、自然環境愈來愈破壞,加上許多跨國大企業擁有的資...
2011年4 月,1919 食物銀行開始透過1919 志工親送食物包。當時先送到八八災區,特別是高雄、屏東、台東等山區受災的經濟弱勢家庭,隔年擴展至全台。而後隨著捐贈物資增加、更多元,為了能更有...
位於苗栗縣泰安鄉的象鼻村,群山環抱,雲霧繚繞,空氣中總是散發著自然清新的氣息,讓人宛如置身世外桃源。「這裡是泰雅族部落,村民多以種植蔬果或打零工維生。如果對物質需求不高,只求安然度日,那住在這裡...
52歲的阿義( 化名) 與教會弟兄姊妹王明世、張宏嘉、詹秀珠圍著圈,手比著心型、口唱著問候歌 :「真高興看到你,真高興看到你,願主耶穌賜福你,願主耶穌賜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