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 日上午7 點58 分,花蓮近海發生芮氏規模7.2 的強震,震源深度僅有15.5 公里,是台灣921 地震以來最大的強震。總計導致18 人死亡、1,155 人受傷、2 人失聯。另外也造成72 棟被判定為紅單,風險極高需拆除;67 棟黃單,需進行補強修復。蘇花公路和太魯閣國家公園也因落石崩塌,柔腸寸斷,專家預估整體修復需3~5 年。
啟動災難救助機制 立即送水到富士
救助協會在地震發生後,隨即啟動重大災難救助機制。因蘇花與北迴中斷,故立刻調度台東同工北上支援。花蓮同工則迅速連結花蓮縣社會處,於當天下午在安置中心開設服務站。至於總會同工則在北迴通車後,於隔日抵達,支援安置中心的各樣服務需求。
花蓮區辦事處的社工也逐一聯絡花蓮區各1919 服務中心,了解受災狀況。在得知秀林鄉富士村停水,雖然連續兩天政府都有安排水車前往,但只能洗滌,因此立即於4 月5 日預備200 桶20L 的飲用水。透過當地3 間1919 服務中心,發放給部落約600 戶村民,另外也提供佳格食品捐贈的常溫調理包80 箱。
而當全台都聚焦在花蓮時,新北市土城區也同樣傳出災情。延和路、明德路、延吉街一帶不少住家被判定為紅單建築。當地土城清水1919 服務中心立即在4 月中旬主動發起關懷行動,救助協會也支持服務中心每戶3000 元的關懷禮券,短短兩週即關心超過160 戶受災戶。服務中心的莊主任說:「一些住戶雖未倒塌,但屋內損壞、牆壁龜裂等情況嚴重,以致不敢再住在家裡。這段時間又不斷有餘震發生,讓住戶更加害怕。關懷金是物質上的支持,而心靈的傷則需要志工長期且細膩的陪伴!」
7 大重建方案 助花蓮重見曙光
強震造成許多建築物被判定需拆除改建或進行結構補強,但更多家戶面對的是水電管線、家具、家電等物品的損壞,或是建物輕微受損,卻又達不到補助門檻的窘境。而還有不少人因產業受創,特別是觀光業,導致失去得來不易的工作機會。
一般小康家庭或許還可因應,但對社福邊緣戶或低( 中低) 收入戶,可能就是極大的打擊。因此助協會在緊急救援告一段落後,立刻展開專案募款,並規劃7 大災後重建方案如下:
1. 原鄉部落水塔或電視重置補助
花蓮地區部分原民部落因水塔、電視掉落損毀,導致無水可用,或無法透過電視取得相關生活訊息,影響正常生活作息。故針對部落受災家庭( 在2024 年4 月30 前年滿55 歲長者),重置一噸白鐵水塔或43 吋電視( 擇一補助) 。到4 月底,總計送出44 個水塔、60 台電視。
2. 重災戶家具補助
關懷重災戶( 紅單) 中有12 歲以下或65 歲以上長者,其安置處所( 租賃或政府提供之中繼屋)有家具需求者,可透過服務中心向協會申請家具補助。
3. 受災服務據點修繕
針對花蓮地區,受本次地震影響,導致服務據點的會堂或宿舍受損,而無力負擔修繕費用者,提供一次性1~10 萬元的補助。截至5 月中,有9 個服務據點提出申請。
4. 受災戶救助金補助
提供每戶緊急救助金補助24,000 元,由教會或服務中心提出申請(名額200 位,超過部分由1919急難救助金支應)。到5/27 止,總計資助130 戶。
5. 受災戶食物包救助
所有生活困難的受災家庭( 含非重災戶),均可申請「暖廚家味食物包」( 每兩個月發放1 次,一年共6 次),每包食物包市值約3,000 元(5 月份以發放3,000 元實物劵取代)。截至5/27,發出72 包。
6. 心靈關懷/ 志工訓練
預計在2024 年底前,舉辦數場災區居民/ 志工的安心團體或心靈關懷志工訓練,以紓解災民心理壓力,並提升志工陪伴受災者的能力。第一場牧家紓壓營已於5/19- 21 舉行,總計有84 人參加。
7.1919 服務中心社區重建方案
由1919 服務中心針對區域(鄉鎮市區)或社區(村里、部落)提出軟硬體之重建方案,經審核通過後即撥款資助。區域方案名額7 個,每案補助100 萬元;社區方案20 個,每案補助10 萬元。
上述7 項重建方案將透過花蓮地區1919 服務中心或教會實施。這些方案涵蓋了基礎設施重建、緊急救助、心理支援,及社區復原等多個層面。希望能幫助受災居民重拾生活常態,強化社區復原力,為未來可能的挑戰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