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愛你多一點
洪孟承、莊崇賢
10月15 日下午,中央氣象局發布「尼莎」海上警報。此時朱衛茵剛抵達澎湖,計畫搭船到吉貝,為「1919 愛走動」拍攝公益宣傳片。雖然澎湖海象不佳,浪高滔天,船身顛簸,但她一點也不以為意。「沒關係,我吃暈船藥,最多就吐一下而已!」在風雨交加的澎湖,全心投入為「1919 愛走動」公益勸募影片的拍攝!
當我最愛的人都離開我時
的確,對曾經歷人生大風大浪的衛茵而言,澎湖2~3 公尺的風浪,真的算不了什麼!
衛茵是國內知名電視與廣播主持人,目前主持東風衛視西洋音樂節目《似曾相識》,及飛碟聯播網《每天愛你多一點》。曾以《週末生活女王- 低碳環保樂》3 次入圍廣播金鐘獎社區節目主持人獎。
她生於香港,17 歲就當上香港商業電台DJ。1988 年為愛走天涯,來到台灣。但1997 年,陸續歷經失婚、女兒離家、愛她的父母離世,接著又因香港金融風暴,一夕間損失3000 萬,恐慌症也悄悄襲身而來!
當時她人生盪到谷底,覺得整個世界都快崩塌了。幸好當時飛碟聯播網開播,得到張小燕賞識,邀請她主持深夜節目《越晚越有感覺》。重拾得心應手的DJ 工作的衛茵,在當時還贏得了「深夜女王」的美譽。
但是6 年後,姊姊SARS 確診!在長達半年的住院時間,氧氣用到最高濃度,家人收到4次病危通知。每一次都讓人心糾結,驚恐不已。醫院也告知家人隨時要有送走姊姊的準備,家中陷入低盪的氣氛中。但牧師哥哥朱植森總說:「不到最後,絕不放棄!」經歷女兒離家、父母離世,再加上姊姊近乎死別,一連串的生離死別,讓她幾乎走不下去。
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
「在SARS 自我隔離的那段時間,我一天量體溫50 次,前所未有的焦慮排山倒海襲來。在最無助的日子裡,教會牧師帶著愛和氧氣筒來看我,才讓我緊繃的心靈得著安慰!」衛茵說。
至於為何會引發恐慌症? 衛茵回想,這可能與她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有關。「當時我家對面開了3 間殯儀館,每天面對與人生訣別的場景,在我心中埋下了恐懼的種子。離婚後,當心愛的孩子也跟著離開後,我心中的黑洞就引發恐慌症了。」
「雖然罹患恐慌症,但它絕不能攔阻我做任何事!」有一年,衛茵檢查出脊椎滑脫。醫生要求做MRI 核磁共振檢查時,衛茵靠著默念聖經羅馬書五:3-5,克服了幽閉恐懼:「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之後她仍如常地出差、搭飛機。
在恐慌症發作時,衛茵形容她每天不是被陽光、鳥鳴喚醒,而是在快速的心跳中強迫醒來,全身的皮膚如針刺一般疼痛。但慢慢地,她學會了面對的秘訣。當心跳快到無法呼吸時,她會直視張牙舞爪的恐慌,告訴自己:「朱衛茵,我們就接受這個事實吧!」然後她會不斷複誦3 件事:
1. 有那麼嚴重嗎?這改變了她完美主義的性格,去除自我要求太高的壓力來源。
2. 船到橋頭自然直。天下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絕不能讓自己鑽進死胡同裡。
3. 壞的節奏會壞了一首好曲子。開始調整生活的規律,讓自律神經恢復應有的運作。
再成功的人都有脆弱的一面
在面對人生巨浪時,「工作」成了她最好的療癒。從早期飛碟電台的《越晚越有感覺》,到如今的《每天愛你多一點》,衛茵總是以自己的生命經歷,感性與理性兼具的談話內容,加上獨特磁性的嗓音,撫慰許多灰心喪志的心靈,吸引了大批的死忠粉絲。
在廣播界備受肯定的衛茵,經常要面對各行各業的專家,接觸各種專業。「剛開始,我會很戰兢,想說自己什麼都不懂,怎麼採訪?但後來我領悟到,身為主持人,並不一定要是專家,而是要會替聽眾問問題!」
所以,每次採訪,衛茵都做足了功課,不只為了聽眾,更為了每位來節目的對談者。「我愈多了解對談者,關心他們想要呈現的內容,彼此就愈有默契,談話中很快就能觸及心靈的深處。」
「許多年輕歌手和我談著談著,就哭了!」有位樂團主唱對自己沒有很大的信心。但衛茵看到這歌手的感性,對談中,她肯定這位主唱擁有如莎拉•麥克勞克蘭(Sarah McLachlan)獨特而動情的嗓音,這是別人所沒有的,進而鼓勵她不要受人干擾,要肯定自己。「再成功的人都有脆弱的一面,但只要給予真誠的關心,人就能被安慰!」
衛茵個性熱情、溫暖,有俠女的風範,常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有一年母親節,衛茵從廣州飛回台灣途中,因為風雨太大,香港機場停航,全機旅客都要在機場過夜。同機有對母女,因為小baby 要喝奶,哭鬧不休;另外還有位恐慌症的乘客快要病發。
此時衛茵俠女本性發作,主動為母女和航空公司交涉,請他們安排住宿,最後讓這對母女住進機場旅館。由於機場大廳很冷,衛茵便要求機場人員為大家預備溫水與毛毯,頓時整個氣氛由不安轉為放鬆。而她則安撫那位恐慌症的乘客,告訴她一切都會沒事,因為她自己也是恐慌症患者,非常了解那種心情。
助人滿足內心的被需要感
衛茵熱情、細膩的特質,使得她的節目充滿感性、知性,與溫暖。而在做公益上,她也從來不落人後。兩個女兒純兒、安兒,從小就跟著媽媽去伊甸基金會做志工,到現在20 多年了都還記得。「我第一個做公益的機構,是花蓮善牧基金會。到現在都還記得湯修女開懷的笑容,她那富足的心靈讓我感動不已!」
衛茵常講:「做公益從不是我幫助別人,而是我得到幫助!助人滿足了我內心的被需要感;而當我給予時,就看到自己的豐盛。在彼此真誠的互動中,沒有利害關係;那份初心,讓施與受同顯美好!」
「不要覺得自己能力不夠,無法做什麼。只要有願做的心,不論能力大或小,上帝都會預備。」這是衛茵的親身經驗。6 年前,在一次訪問安道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吳敏華執行長時,衛茵受邀為基金會拍宣傳影片。衛茵當時也沒把握這事是否能成,但抱著試了就知道的心情,於是介紹名導鄧安寧給基金會。
沒想到大導演一口答應,獨自帶著攝影機就下去拍攝,還找了金士傑、楊謹華、楊丞琳,及藍正龍等知名藝人跨刀。這讓衛茵體悟到:許多事情,沒有嘗試之前,不要先設限,因為往往嘗試過後,結果會出乎我們意料之外。
做在最小的弟兄身上
公益也是一種傳承,會接下1919 愛走動代言人的工作,即傳承自1919 單車環台募款勇士、幸福巴士發起人彭民雄(Michael) 的義舉。「他在我心中種下了一棵大樹,讓我反思。Michael在忙碌事業之餘,都能做這麼多事,而我是媒體人,更有影響力,為什麼不做呢?」她指出,公益善行就像撒種,雖不知道會落在哪裡,但即便做在最小的弟兄身上,將來他就可能結出許多子粒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10 月16 日,1919 愛走動拍攝團隊來到吉貝浸信會所陪伴的小怡(化名)家中拍攝。小怡的媽媽從高雄嫁到吉貝,爸爸是海軍爆破隊退伍軍人,耳朵受損,嚴重重聽。小怡是獨生女,從小就在吉貝1919 陪讀班長大。全家就靠爸爸賣魚、做冰塊、媽媽不定期在餐廳打工維生。
直到小怡爸爸罹癌後,媽媽要照顧爸爸,全家頓時斷了收入來源。還好吉貝1919 服務中心的穆玲玲牧師及時為他們申請了急難救助金,讓小怡爸爸最後能在高雄醫院得到很好安寧照顧,平靜離世。
小怡媽媽感動地表示,以後她也想到醫院擔任安寧病房志工,陪伴臨終病患與家屬,成為別人的幫助。如此心願也深深感動衛茵,「並不是所有的受助者都懂得回報,或樂意成為助人者,就像許多人退休後都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但是小怡媽媽很感恩,也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重新啟動人生的引擎
由於自己也從艱難走出來,衛茵非常了解急難中的煎熬。因此,她鼓勵急難家庭,在苦難中,不要急著站起來。能接受自己的現況,就成功一半了。就像她接受恐慌症是她生命的一部份,因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衛茵說:「我姊姊幾度瀕臨死亡,雖然受了許多苦,卻未曾發過一句怨言,而今姊姊已能四處分享她生命的見證。所以我要鼓勵急難中的家庭,面對苦難,不要失望,更不要輕言放棄!」
衛茵指出,苦難猶如生命中的黑洞,讓人覺得孤單無助,一無是處,使人生癱瘓停電。而1919 救助金與志工心靈的陪伴,能使絕望的急難家庭重新啟動人生的引擎。所以,她要呼籲社會大眾,一起來響應1919 愛走動,成為發動引擎的人,陪急難家庭多走一哩路。
走過人生的疾風暴雨,衛茵深深期許自己:「過去所受的苦,能成為幫助別人的養分;而過去所流的淚,能成為別人的祝福!」
捐款支持1919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