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傷與信心之旅
陳逸群、迦南浸信會
滔天烈焰眼看就要把房子吞噬了,因害怕瓦斯桶爆炸,鄰居們各個嚇得驚慌失措,沒人敢靠近。只見當時才18 歲的陳秀鳳,奮不顧身地衝去拿水管滅火。「之後大家都說我怎麼那麼勇敢,其實我只是怕父親失手引起的火災,會燒了鄰居的房子,而當時家裡的經濟根本賠償不了任何損失。」秀鳳說。
30 年過去了,當年那個勇敢面對火神的女孩,如今正帶領著台東金峰鄉嘉蘭村的弱勢家庭孩子們,迎接生命的挑戰。除了過去14 年來成立陪讀班陪伴無數孩子外,她還帶他們分5 年完成單車環台,更成立了「台東偏鄉部落21 人弦樂團」。「苦難算什麼?貧窮算什麼?它永遠不能限止你的作為,更不能定義你的價值。」秀鳳說。
你這麼年輕 幹嘛做這種事
秀鳳是台東太麻里鄉金崙村排灣族的女兒,從小在父親酗酒的家庭長大。還好母親是位堅強的基督徒,儘管生活非常拮据, 甚至高中時期的晚餐只有10 元的預算,晚餐經常只有泡麵、軍用口糧,卻讓孩子們活得有愛、有尊嚴。
「但高中畢業時的那場大火,卻開啟了我苦難的8 年。」在等待房子重建的過程中,秀鳳與爸媽、妹妹足足在家前廣場臨時搭建的涼亭上睡了1 年。房子毛胚才剛完成,一家人就迫不急待地入住了。不久,媽媽病倒。3 個在外工作的哥哥表示無力照顧,姊姊在台北讀神學院,妹妹還在念國中,照顧的重擔就全落在秀鳳肩上。為了付媽媽的醫藥費與還債,秀鳳一天要打3 份工。
母親走後,父親的健康也每況愈下。秀鳳敏銳地感受到父親來日無多,為了照顧父親,秀鳳向神求只要能每天回家的工作。於是,她和鄰居去做大樓清潔工,因為怕被人認出來,把自己包到只剩雙眼。但還是有人看出她的年齡,好奇地問:「你這麼年輕,幹嘛做這種事?」
秀鳳頓時自憐起來,但立即有聲音對她說:「妳以為妳是誰?為何自憐?任何工作都有意義,更不會減少妳一丁點價值。」自此秀鳳脫去了臉罩。直到現在,她都深信:只要走對的路,任何工作都能做,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轉不過的彎!
上帝知道我承受不住 需要修復
父親走的那天,心靈相通的秀鳳,在工作中幾度感覺房子要塌了,嚇得連忙緊抱柱子。原來即使是讓她吃盡苦頭的父親,仍是疼愛她的,也是秀鳳內心的重要支柱。「一年中,連續走了爸、媽、哥哥3 位至親,上帝知道我承受不住,需要修復,於是把我帶到台東的阿尼色弗育幼院,開啟了一段療傷與信心的旅程。」
在育幼院裡,秀鳳看到孩子的悲傷,不僅平常看不到爸媽,過年也不能回家。「當我書寫孩子們的故事時,內心的傷痛意外被治癒了。我的父母再困難,都沒有拋棄我們;父親再不好,至少一直都陪著我們。」
在院裡,秀鳳成為被照顧的人。有好房子住,有人為她預備便當、洗棉被,她只要陪孩子讀書和玩耍就行了。而透過閱讀基督教文學,特別是世界名著《黑奴籲天錄》,更讓她堅信信仰能讓生命產生強大的力量。
3 年後,當債務告一段落時,秀鳳孑然一身地來到浸信會神學院。立志成為牧者,幫助更多的人。因為沒錢,報考神學院時只能住在露營區的房舍裡。「求學過程中,上帝不斷派天使來照顧我。眼鏡壞了,有同學送;上講台要穿的裙子,有同學送;甚至牙齒開刀的大筆費用,也都由醫生全部買單。在那裡,我體認到一件事:只要做的是對的事,上帝就會預備足夠的資源!」
不能讓孩子陷入累代貧窮 不能翻身
大二時,秀鳳認識了浸信會仁愛堂的張伯伯,他告訴秀鳳,部落裡快沒牧者了,希望她能到最需要的地方服事。大四時,張伯伯安排秀鳳每週到嘉蘭浸信會實習,並支付她回台北的飛機票費。那時嘉蘭浸信會的會堂破舊,會友僅剩4、5 人,狀況頻仍。小小的鐵皮牧師館冬寒夏熱,沒有冷氣、熱水器。結果神學院的同學看不下去,合送了她一台冷氣和除濕機。
2005 年,接下嘉蘭浸信會的服事後,她經歷了許多挫折,也曾一度灰心到想離開。但17 年過去了,至今依然守護著嘉蘭的弱勢家庭,只因放不下部落裡的孩子。「我不能讓這些離不開原生家庭的孩子,陷入累代貧窮,永遠無法翻身。」
一開始成立陪讀班時,沒人沒錢,直到2009 年八八風災後,加入1919 陪讀計畫,教會才有比較多的資源來幫助孩子。秀鳳以自己為例來教導孩子們,「當我決定接納原諒父親後,他的酗酒、貧困、潦倒,就再也不成為我的羞辱了。環境的好壞,取決於你如何面對。如果不能接納原生家庭,它將成為你永遠的痛。父母酗酒、家暴,有他們自己的故事。你不必為他們承擔,但你必須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孩子有自己的速度 需要不同的陪伴
秀鳳不但言教,也以行動來證明貧窮無法限止夢想。一開始,當孩子們說想去遊樂園,她就讓他們自己規畫行程、計算花費、進行募款。於是,孩子們發明了「點單外送法」,一天就賣了100 碗紅豆冰。
從2017 年開始,秀鳳開始規畫每年7 月帶孩子環台6 天,預計5 年完成環台一週。第一段路便帶孩子挑戰難度極高的單車天堂路―從壽卡騎到恆春。秀鳳做了3 次路線場勘,挑最佳時段來避開危險。過程中,孩子們不僅挑戰體力,學會服從、守紀律,也磨出了感情與歸屬感,更學會了修車補胎。「喔,要特別感謝救助協會贈送排汗衫,讓孩子減少體能的消耗,也加快了速度。」秀鳳說。
帶陪讀班孩子單車環台,讓秀鳳有了不少生命的體認。「第一個抵達目的地的孩子,本來是最不被看好的,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這讓我學會不輕看每一個人。還有個孩子明明已落後一大段,但他堅持不上車,一步一步慢慢騎,最後終於順利抵達終點。這讓我了解,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速度,要有不同的陪伴。」雖然單車環台因疫情關係停了兩年,但今年7 月只要騎完台南至新竹這一段,便大功告成了。
除了自己 沒有人能限制你
秀鳳的另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是在2020年成立嘉蘭弦樂團。由於張伯伯早年在神學院時期,曾送兩把提琴給秀鳳,讓她的孩子可以學琴,秀鳳因而想到陪讀班的孩子為何不能也一起學?於是透過神學院的學姊,在臉書上為孩子募琴。最後順利募到來自台南、香港等10 把大提琴、40 把小提琴,組成了21 人的弦樂團。
現在老師每週來教琴一次,為督促孩子練琴,秀鳳也跟著學,帶孩子一起練。連疫情期間不能上課,都把練琴影片上傳給孩子們練習。現在每年7、12 月的成果展,是部落的大事。孩子們會穿著由部落媽媽們親手縫製的排灣族禮服上場,舞台和音響則請有相關專業的牧者布置。「今年舞台上的『大衛之星』主視覺,還是我的得意之作呢。」秀鳳說。
「單車環台與弦樂團,讓嘉蘭的孩子體認到,除了自己,沒有人能限制你。達成夢想是可能的,只是有過程,要付代價!我能做的,就只是給他們嘗試的機會,至於能飛多高,就看他們自己了。」
秀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