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牧師」,時常把全教會的運作壓力往自己身上攬,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得安息?iM 教會主任牧師松慕強已連續5 年參加「1919 單車環台」,他表示,與其說是這是環台之旅,倒不如說是「歸零之旅」!
「其實我第一年要參加1919 單車環台的原因很單純,就是要完成台灣的3 大運動而已。」說起台灣的3 大運動,人們常會想到攀登玉山、泳渡日月潭,和騎單車環島。前面兩項松牧師都已完成,唯有第3 項遲遲沒有機會實踐。因此6 年前當夏昊霝牧師一邀請,他就立刻報名。沒想到,這個旅程自此就成為他的「歸零之旅」。
連續5 年參加1919 單車環台,以去年最為艱鉅。他首度因摔車而「破相」,另外有兩位隊友因傷開刀、4 人送醫治療,挑戰甚為嚴峻,然而這也讓他得出5 個值得省思的屬靈意義:
1、凡事向神獻上感恩
「有時讓自己刻意離開舒適圈,看見真實的苦難,也許會讓我們心中很多疑問被解開。」都會型的牧會生活,比起偏鄉地區的教會資源豐富,能見度也高,但很多時候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安於現狀。「神給了我們許多有形和無形的恩典,因此無論經歷好或壞事,都要向神獻上感恩!」
2、與自己對話,安靜在神面前
教會牧者通常很忙碌,一整年間要處理全教會大小事,包括安排外來講員、開一堆會議、參加各種聚會、準備每週講道、處理同工問題等等。「牧師」一詞,常給人一種「付出」的角色印象。
「但單車環台,就像是我個人的退修會,是讓服事歸零,重新對準上帝心意的重要時刻。」連續5 年,每年聖誕節前到過年後這兩周,他會讓自己安靜下來,與自己對話、與神親近。在騎乘時,不能和其他隊友聊天,單單只能親近上帝,也因此讓他能更專注地反思和沉澱。
3、學習耶穌的樣式
去年12/24 那天,車隊來到英國宣教士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於1874 年在台南白河設立的白水溪教會發1919 食物包。1875 年時當地土豪以禮拜堂破壞風水為藉口,放火燒禮拜堂,所幸甘牧師機警逃生,這是早期台灣教會歷史的著名教案。
前往個案中發食物包時,松牧師一行遇到了一位98 歲的老婆婆。她一看到他們就不斷淚訴:「上帝怎麼還不把我帶走,求求你們為我禱告,求主快把我接走,我很痛苦!」原來這位老姊妹在年輕時信主,卻在晚年得病,痛不欲生,禱告多年病情仍舊沒有好轉,甚至一心只想求死。看到這幕,大夥的眼角微微泛淚,松牧師也不禁眼眶濕潤:「主啊,我們到底能為她做什麼?」
從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姊妹對主滿有信心,知道最終會回到天家;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她活在世上已久,全身都是病痛,真實地在承受痛苦。松牧師提到,人無法解決所有問題,滿足所有需要,人真的很有限,但我們不能因為不法的事情增多,愛心就減退(馬太福音24:12),唯有堅持活出耶穌的樣式到底,才能翻轉這個世界。
4、設定個人目標
生命要有明確的目標,才會有源源不絕的動力去完成。去年環台第12 天,車隊從光復穿越海岸山脈到豐濱時,遇到霸王級寒流與9 級強風。上坡還好,但下坡時迎面而來的頂頭強風,吹得讓人懷疑人生。他形容車衣被風吹脹,整個人看起來就像一個「肉胎」。
「我想起小時候的負面印象,當時家裡窮,有時瓦斯桶沒瓦斯。有次我早上起床洗澡,水是冰的,這個負面印象一直都在。所以我討厭冷、全身濕,但就在這次的騎乘中,記憶裡的悲傷被拉了起來。」松牧師分享,那時天氣冷到讓人想放棄,他真的差點前功盡棄,但當他看著隊友們各個咬牙撐住,再煎熬也不叫苦時,他也拚了,最後一行人順利抵達終點。
5、找到正確的夥伴
「我一個人是不可能完騎的,但因為旁邊有隊友,有正確的夥伴,才能共同完成目標。」因此,松牧師建議,人一定要有一群同樣信仰的夥伴,讓他們的生命成為你的幫助,讓他們對神的信心和認真,使你的生命趨於成熟。而你在過程中也要學會對不良關係「斷、捨、離」,不要容忍自己陷於試探和誘惑之中。
捐款支持1919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