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 年度1919 食物銀行分析報告,1919食物銀行受助戶共5,334 戶,受益總人數16,239 人。受助戶中,有3,954 戶(74%)是無法取得政府中低收救助的「社福邊緣戶」。
在這些受助戶中,穩定就業者(兼職與全職),僅佔6.11% 。近6 成為單親、隔代教養、獨居的家庭。其中,單單獨居老人,就佔所有受助戶的23%。而受助案主中,65 歲以上者佔31%。其中超過12% 仍需就業,方能維持生活。
受助戶月的平均所得僅16,474 元,連全台最低所得20% 家庭平均月所得28,190 元的6 成都不到。而每月平均支出卻高達22,353 元,即每月超支5,879元。都會區如北北基宜更嚴重,月平均超支高達9,920元。據行政院主計處2018 年統計,台灣家戶消費性支出,食品類佔14.3%,然而1919 食物銀行受助戶的伙食費支出,卻佔消費性支出的35.36%,將近普通家庭的三倍。顯示受助戶長期入不敷出,所得需先照顧基本溫飽,能用在醫療、教育、交通、休閒等支出上,非常有限。誰能幫助這許許多多連基本溫飽都缺乏的弱勢朋友呢?
聖經的4卷福音書都記載了耶穌所行的一個神蹟—「5餅2魚」。有許多人跟隨耶穌到曠野,要聽祂講道、求祂醫治。將近黃昏,門徒來對耶穌說,「群眾整天沒吃什麼東西,讓他們散去到附近鄉鎮各自買吃的吧!」耶穌卻對門徒說:「你們給他們吃吧!」有一位門徒說,就算我們有20兩銀子可以買餅,也只夠每人吃一口。
有門徒帶了一個小孩到耶穌面前說:「這孩子帶了5個大麥餅,還有2 條小魚!」耶穌吩咐叫群眾一排一排坐下來,耶穌拿起5個餅、2條魚,望天祝謝,就擘開分給門徒,由門徒分給群眾。餅與魚越分越多,最後大家都吃飽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還裝滿了12個籃子。吃餅、吃魚的群眾,大約有5,000人。
有人很戲劇化地改寫了這個故事的結尾:有一個門徒把一籃子零星的餅和魚給了這個孩子。孩子很快樂地回家,媽媽說:「你哪來的這一籃子餅和魚,早上我給你帶的野餐呢?」孩子說:「你給我帶的5個餅、2條魚,我給了耶穌。祂擘開分給大家,結果大家都吃飽了。收拾剩下的,裝滿了12 個籃子,他們要我帶一籃子回來給媽媽。」
在台灣的偏鄉、部落、社會底層,還有許許多多無法享受溫飽的人。如果耶穌今天在我們中間,祂也會吩咐我們說:「你們給他們吃吧!」你手上有多少餅,有多少魚?即使僅有5 個餅、2 條魚,但只要我們願意給出去,就能讓一些人得著溫飽;而我們心靈所能獲得的喜悅與滿足,也將滿滿一籃子。
你們給他們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