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區救助挑戰營於8 月31 日舉行,由南投集集國小出發,路線橫跨南投、彰化兩縣,總長42 公里。14 組挑戰隊伍近百名勇士,必須在參加前一日至少募集到1 萬5 千元救助金,才能參加挑戰。今年募款最高的是〔看不到車尾燈隊〕,募得39,700 元,而14 隊共募得316,578 元。
大膽募款 最好體驗
〔我愛耶穌隊〕來自台中大甲靈糧堂,年齡最小的隊員只有3 年級。支援組的李淑鈞從去年起就與朋友組隊參加。由於淑鈞的孩子與隊員擅長騎獨輪車,便利用週日在大甲靈糧堂走廊,表演20 分鐘的花式獨輪車募款。甚至還冒著酷暑,帶孩子捧著捐款箱,到市場、火車站募款。「孩子雖哀哀叫,但最後都順利完成目標,這是給孩子很好的訓練與體驗。」她說。
曾參與921 重建工作的新社行道會( 新社行道1919 服務中心),今年組成〔Be A Changer 隊〕。由1919 陪讀班老師陳珮菁領隊,隊員加親友團共25 人,聲勢浩大。陳珮菁說:「當初我家也是受災戶,在教會牧者的陪伴下,才漸漸走出陰霾。這次帶陪讀班孩子參加,目的是希望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助人的能力,也都能成為有愛、有溫度的人。」
關懷志工 志在必得
今年適逢921 大地震20 週年,開幕地點在選曾被震毀的南投集集國小。象徵救助協會陪伴受災民眾,走出風暴。各隊自集集國小出發後,要先行經綠色隧道,前往彰化社頭鄉清水岩,登上寮望山後,再返回清水岩,才算完成挑戰。救協災害管理部主任張可承表示,今年特別在活動中注入含救助精神的元素,讓隊員們扮演「關懷志工」。出發前每隊都需抽取一張真實急難案例的「急難事件卡」,透過團隊優勢與闖關獲取資源,體驗如何幫助急難家庭度過難關
各隊出發後,要先徒步至象徵1919 服務中心的和平國小,記住扁帶圈內的卡片內容,並正確回答問題,才算通過「志在必得」關卡。成功者可獲得「關懷志工認證卡」,然後才能領單車,騎至名崗國小。張可承說:「『志在必得』在考驗挑戰者的觀察力,這也是專業志工重要的能力之一。而騎車,則代表志工踏上尋找資源的旅程。」
到了名崗國小,則即進行重頭戲:申請服務資源。這項任務有4 關,代表4 種資源。「牌之塔」代表房屋修繕服務;「骰子體適能」代表1919 急難救助金;「資源接力」代表為急難家庭募集食物、日常用品;「心手相連」代表連結不同專業資源來幫助急難家庭。
燃眉之急 你我來解
從屏東遠道而來的〔福住學園隊〕,平常就愛騎單車,體能一流,也是第一批抵達名崗國小的隊伍。他們透過「骰子體適能」的開合跳、高抬腿與波比跳等活動,募集到4萬4千元急難金,順利通關。隊員劉季陞表示:「希望透過我們的付出,能幫助急難家庭解燃眉之急,看到人生美好光明的一面。」
取得資源後,接著各隊要前往清水岩,徒步登上寮望山,象徵將資源送至急難家庭手中。登頂後還要用手機錄製10-20 秒的短片,鼓勵急難家庭。再下山回到清水岩後,才算完成全部的挑戰。
抬你下山 平安返家
〔藤原填海隊〕的楊嘉旻曬了一整天的太陽,身體電解質失衡,在寮望山攻頂途中嚴重抽筋,躺在涼亭,直到6 點都無法動彈,且體溫越來越低。隊友雖著急,但人手不足,也沒有救難工具,無法將他抬下山。
由於車子無法駛達涼亭,因此救協工作人員只能徒步前往。醫護組給嘉旻穿上保溫用的鋁箔毯,讓他躺在軟式擔架上。然後男隊友抬人,女隊友用手機燈光照路,20 分鐘的路程,眾人足足抬了1個多小時才到平地,將嘉旻送往醫院。
因即時送醫,一小時後嘉旻即恢復健康,平安返家。這段插曲雖讓活動晚了2 小時結束,但大家在過程中發揮陪伴與救助,正呼應今年營會的精神:「I am with you,我陪你」,為今年挑戰營畫下難忘的句點。